-
中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爸爸
中国的父母在观念上有一个误区: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就不用操心了,甚至交给保姆也可以。许多中国父母往往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教育孩
阅读:559 -
栗战书出席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座谈会并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座谈会,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这部法律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刚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民政部、司法部等6家单位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职责谈了认识体会和具体举措,一位家长代表结合自己教育子女的亲身实践作了发言,大家思考得都很深,讲得也很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
阅读:382 -
教育部:织牢政府“资助网”,畅通正规信贷渠道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24日讯(记者 林焕新)“织牢政府‘资助网’是避免大学生陷入不良‘网贷’的重要保障。”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在介绍校园贷风险防范工作情况时说。郭鹏表示,目前高校资助体系已基本实现“三不愁”。一是入学前不用愁,只要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向当地资助部门申请贷款,用以缴纳学费、住宿费。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还可以申请一
阅读:648 -
中考体育分值将逐年增加,体教融合成趋势~养出健康娃,看北京学校这样出招
推动体教融合,保障体育课育人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体质素养、健康知识、运动技巧方面有实际获得,北京市中小学在摸索中做出了尝试和创新。 丰富体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 无疑是观念上对体教融…
阅读:569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家庭教育关乎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
阅读:423 -
摘掉“小眼镜”,全世界都在使出洪荒之力
这一观点也被加拿大相关科研人员肯定,在通过对本国中小学视力与运动健康进行调查后,研究人员表示,学生每周看几本书、看几小时书与近视无关,而与近视发病率唯一相关的环境因素是学生在户外活动的时间,缺少天然光线…
阅读:418 -
中招又有新举措,不了解和不懂正确应对的家长,就是在拖娃后腿
体育和音乐美术计入考试科目后,可以预见,家长们为了提分又要给孩子报班。觉得自家娃体育不占优势的,趁现在赶紧练起来,想在体育上提分也不是非要报培训班不可,平日里打好身体基础才是主要目标。 要知道,国家…
阅读:453 -
两会: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家庭教育立法提上议程
我有一位当老师的朋友,她有时候会跟我吐槽说,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总会说“孩子就全都拜托老师了”,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老师就要全权负责了”,把老师当成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
阅读:484 -
中国家庭教育2021年度热点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数亿少年儿童的教育生态而言,无疑是史上最强的政策年。这一年,党和国家推出的相关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强、影响之深,可圈可点。家庭保护、家风建设、家庭教育成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题中要义,而且所有的政策都彰显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儿童权利原则。这一年,家庭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
阅读:1183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的通知
教监管厅函〔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寒假将至,为巩固“双减”工作成果,严防校外培训旧态重演,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愉快充实、温馨祥和的假期,现就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通知如下。一、专门作出系统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会同本地市场监管、公安、城管、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召开专门
阅读: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