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青春期孩子将父母视如仇敌?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八大理由

来源:家长来了
2021.03.22
阅读:229
青春期代沟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家长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其实,所谓“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肯定有一对有问题的家长”,父母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在沟通中遇到了问题,反思是有必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八大理由,看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些什么话要对父母说。

下面这些语言代表了青春期孩子的心声,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01

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是要我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脑我也会自己思考。

02

似乎只有大人的事才最重要

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总是不以为然,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现在我有烦恼我根本就不和他们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重视我,也不会安慰,有时候甚至还会笑话,说什么“这点儿小事有什么,没关系”。

03

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做不到

为什么父母要求我们的事情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来指出父母的错误那就是顶嘴,而他们用吼叫的口气来教训我们就是循循善诱,在他们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只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就是够不够听父母的话。

04

没耐心听我的真实想法

我根本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说话,对我的一些意见,他们总认为很荒谬,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我的解释。



05

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父母除了每天给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我学习的情况,这样让我感到很厌烦,总感觉话不投机。在家里爸妈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把学习搞好,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分数了……

06

用冰冷的大道理代替心贴心的交流

每次我鼓起勇气和他们说心里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先哆嗦一大段的道理,还会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然后把自己的思想传输给我,实际上只有我赞同他的观点,他们才不会继续说下去,如果我不赞同,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直到我很不乐意地接受为止。

07

用发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静气的教育

上周刚开完家长会,回家就狠狠地批了我一顿。其实,每次考砸了,或者在学校犯了错误,我自己也知道做得不对,如果平心静气地跟我沟通,我会更愿意改正的,谁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08

孩子的想法

最后,孩子们的想法是这样的:

如果我以后做了家长,我不会每天都对孩子板着一张脸。我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和他聊天、谈心,让他把心里的想法和委屈都讲出来。一个能够理解我们、能和我们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多么渴望和需要的啊!



对于孩子的想法,您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那么在了解了孩子这些“内心戏”之后,怎样才是跟孩子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呢?给大家三条建议:

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中国的家长们往往喜欢做主包办,劳心劳力的结果却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还要收到埋怨。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他们自以为是的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一种对孩子选择权利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家长因为经验丰富,他们对孩子的“安排”很多时候确实是捷径,可这种未经孩子认可的捷径恰恰不是孩子们需要的。

家长说是为孩子好,孩子说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家长说学这个今后有前途,孩子却说“不喜欢,没兴趣”。

  • 分享快乐,聊聊感受
在饭桌上,适合最简单的交谈。想要孩子多主动和父母说话,就要营造说话的愉快氛围。

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会带动孩子的快乐情绪,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或是,问问孩子今天的安排。

最重要的,多去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说说最近看过的电视剧或电影,收获到了什么。或是,这几天有没有结交新的朋友。或是,学校里的饭菜合不合胃口等等。

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够体现平等原则的沟通手段。反观现在的家庭沟通方式,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其一,家长与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确。

说的直白一点,很多家长“屈尊”与孩子交朋友、平等对话的目的,还是要教训孩子,还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复制、粘贴到孩子的脑海里。这种完全专制、独裁的指挥棒不得不说也是孩子的悲哀。他们应该有形成自己独有价值观的机会。家长与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响、教育,而是要理解、倾听。

其二,固化思维限制了与孩子正确的交流。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非常棒的例子,一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请嘉宾作为母亲“对儿子说点什么”,嘉宾说:“儿子,不要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我希望你更出色,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主持人马上纠正道:您应该说:“儿子,你真棒,在妈妈心里你是最优秀的,我相信你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寥寥几字之差,所表达的期许有很大的不同:嘉宾的话是居高临下的希望,主持人的话却是朋友式的赞美;前者是一种指导,后者是一种鼓励;儿子听了妈妈的一番话会自愧不如,继续生活在妈妈的阴影里,而主持人的那一番话如果是妈妈说的,会给儿子一种激励,增强他走出妈妈阴影的自信。

来源:简单好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