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质上的优渥更重要

【小蜗牛专栏】
孩子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质上的优渥更重要
原创作者|小蜗牛
在很多家庭中,经历过贫苦生活的长辈们想要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尽可能地保障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一出生时就已经拥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不需要忍受贫苦,接受来自父母给创造的幸福生活。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来宠爱孩子,却不曾想过要如何让孩子知道眼前生活的来之不易。
他们往往只注重物质上的极度富养,却忽略孩子精神上的建设,父母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让孩子知道,这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一、富养孩子要适度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得到的物质越多,人就会越上进,会更加满足。事实上,人的需求与供给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成就感才是最高的 。过度地富养孩子, 当孩子有一天失去这些供给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富养孩子,也需要父母把握尺度。
中国有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父母如果富养过度,会造成孩子对挣钱没有辛苦的概念,对于父母的期望也不会有重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娇奢病,就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
孩子的物质过分富足,他们往往无法独当一面,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旦失去父母的保护伞,他们便惊慌失措,不知道何去何从。
之前带小侄子出去逛商场,他看中一个玩具,因为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我告诉他说没有钱了。令我吃惊的是,他指了指我的手机。他认为,只要有手机就可以付钱,手机里的钱是花不完的。
这种现象与我们平时的教育密切相关。父母往往在物质方面尽力满足孩子,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对金钱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却很匮乏。现在很多孩子对金钱没有明确的意识,不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当孩子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并且明白赚钱的艰难,他们才能体会到父母的难处,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只有让孩子内心清楚地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才能更好地看待生活中的消费,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明白节约的重要性。
富养孩子不仅仅是在物质生活上的富养,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满足,父母要教育好孩子,更要把自己的心态摆正。

二、父母要控制孩子的攀比心
父母面对孩子的需要,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攀比心理,只会助长他们的虚荣心。当这种欲望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孩子无法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受挫心理。
上大学时候,我在一家数码店打过暑假工,一直记得这样一幕,柜台前一个女孩抱着一台平板电脑,一脸愠色,在离她不远的地方,一位中年女子坐在地上,不时地哭泣。原来女孩马上要去外地上大学,今天特意和母亲一起来买数码产品,并且非要指明要苹果的高配,超过两万元的支出让女孩儿的母亲觉得有些吃不消。
女孩还在一旁喊,不给我买,就等着我在大学里丢人吧!完全不顾母亲的心酸与无可奈何。销售人员见状上前劝阻,但女孩儿不为所动 ,抱着怀里的平板电脑死活不肯松手。
其他工作人员告诉我,每年开学季,这样的情景都会上演。最终,面对孩子的选择,很多父母虽然很吃力,但最终都会选择满足孩子。
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攀比现象,有时候如果父母觉得这些事情不足挂齿 ,但是往往到最后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
父母要从小控制孩子的攀比心,及时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来获得想要的东西。让孩子切身体会到攀比欲望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会使他们懂得努力的重要性。

三、物质奖励要适当
很多时候父母会用物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去认真学习,适当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进步。但是,物质奖励过度或者物质奖励不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时,就会朝着父母期待相反的方向发展。
过度依赖外在的物质奖励,会导致孩子失去内在的学习动力,阻碍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小红的妈妈一直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小红的学习,每次考试前,她都会和小红约定,如果考试进步了,会奖励她想要的东西。上初中后,小红非常想要一部手机,但是家里条件并不好,小红妈妈和她商量换个奖励,结果小红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最后妈妈没有答应,小红赌气没有去考试。小红妈妈这才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们在给孩子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要适度,不能因为孩子想要就给孩子,一旦养成这个习惯,孩子就会无休止地索取。过度的物质奖励不管对于孩子还是父母,都是一种伤害。
父母的奖励方式可以多元化,除了物质的奖励,言语上的鼓励及精神上的奖励也是可取的。当孩子自我成就或者自我满足时,会在自身找到一种愉悦感,他们的自尊自信会得到提升,他们会在这种感觉中不断进步。
物质奖励不过是开启孩子内在潜力的钥匙,父母要更加注重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物质奖励虽然短期有效,却不是长久之计,只有精神上的奖励会成为孩子真正进步的动力,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孩子真正意识到做事的快乐,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应对过程中的困难。
孩子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质上的优渥更重要。
作者简介:小蜗牛,想要用文字走进你的内心的非文艺女青年。
(本文为小蜗牛原创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