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也许吵出来比憋着更好!
随着育儿教育的推广开来,在很多爸妈的眼里,好像夫妻吵架让孩子看见就是不合格的父母。
常常也有妈妈问:“你有没有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公吵架?”
“当然有!”
仔细一算,次数还真不少。特别集中在刚做妈妈的头几年。
无论在孩子落地之前做过多少功课,然而在养育孩子时总还是磕磕碰碰会遇到不少问题,与丈夫之间发生冲突,胸中那口恶气堵得心慌。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理由,大家都懂,然而又有几对父母做得到?
况且,憋着一口恶气,往往会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小心泄漏出来,莫名向孩子发火。
其实,家长刻意的假隐忍,有时候还真不如恰当地表述出来呢,做到这6点,吵出来比憋着更好!
夫妻间有争吵很正常,尤其有了孩子后,值得吵架的“素材”太多了:从家务到孩子的教养方法,再到经济问题,逮着哪天“嘴皮子溜”,恨不得跟他“从白天吵到黑夜”。

有些父母吵完后,还嫌不过瘾,会拉上孩子也倒倒苦水。
龙妈从小就是父母情绪的垃圾桶,他们吵完架后,经常想拉拢我站在自己的一边。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对的,他们会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事情的原由,对方有多不可理喻,自己有多委屈。
小时候,父母在我们心中都是完美的。
而龙妈第一次知道父母不完美,就是在他们跟我互相吐槽对方的缺点后。
而他们是倒完苦水,心里舒服多了,可我却变得心惊胆战,生怕他们这次会离婚,我会变成没人要的孩子。同时心中满满的震惊:我的爸爸妈妈怎么是这样的,怎么跟我平时认识的爸爸妈妈不一样了?
有一次,在他们大吵一架后,我哭着做了一张“姻缘许愿卡”,正面画了一个大爱心,背面是爸爸妈妈牵着手快乐地笑,旁边是他俩的名字和“相亲相爱”四个字。我拿着许愿卡在观音菩萨面前默默许愿。
后来他们和好了,我还以为是许愿灵验了。
因为经历过这样的担惊受怕,所以我从来不敢在龙哥面前直接跟龙爸撕破脸,也从不告诉他发生了什么。都是暗暗掐他一下,暗示他回房说。
但有一天早上,龙哥看起来整个人都蔫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你们昨天是不是吵架了?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当时龙妈的心别提多疼了。那天起,我明白了,孩子又不傻,你们闹不闹矛盾,他一定是能看得出来的。刻意隐瞒反而会让孩子胡思乱想,陷入不安。
其实吵架很正常,都说“七年之痒”。国内研究也表明,夫妻婚姻的满意度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开始显著下降,夫妻冲突的高发期就出现在婚后的3-7年,此时一般孩子尚处于幼年阶段。
但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出现严重问题行为的儿童更多来自经常争吵和充满敌意的家庭。

面对父母的冲突,孩子一般会有如下几种反应:
√ 1.直接告诉父母停止争吵
√ 2.支持其中某一方
√ 3.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比如表示从今以后我会表现好,你们别吵架了。
√ 4.逃避退缩,如自己躲到房间里
√ 5.寻找支持,比如打电话告诉奶奶寻求帮助
√ 6.情绪发泄,比如开始哭闹
无论是哪一种,都表明孩子受到了影响。
坑娃的夫妻冲突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夫妻间的冲突会影响孩子的行为、适应、情绪、健康和学业成绩等。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爸妈妈连接的归属感。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那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

所以孩子会观察父母的行为来模仿学习,连同“发脾气、欺负他人、身体攻击”也一并学会了。
看得越多,学得越多,影响越大
夫妻冲突越多,孩子越会强化这种冲突的交往模式,影响他们未来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并且会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同伴交往和恋爱婚姻中,这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交友、学业、婚姻、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有网友表示:我就是受害者,我爸和妈经常吵架打架,我妈妈也经常把我当大人,在我面前诉苦!导致我一直恨我爸,现在爸爸去世了,我很后悔!更严重的是,我认为男人没有好东西!这也让我的感情和婚姻生活困难重重!

的确,如果父母经常发生冲突,那么孩子会长期生活在消极情绪状态中。因为最令孩子担忧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变得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引发焦虑情绪,更有甚者,对婚姻失去信心。
夫妻间完全避免冲突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怎么才能将它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01
避免直接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研究显示,只有孩子在场目睹了父母冲突,或者感知到了冲突,才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尤其是经常看到父母发生冲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如焦虑、抑郁、退缩、不服从、攻击性、反社会行为及人格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甚至在孩子成年后,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危险。

但如果父母的冲突并没有让孩子感知到,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则非常微弱。
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争吵。
02
学会变脸
这点龙妈非常佩服我嫂子,她一边和老公怒目而视,另一边一转头,还能对孩子笑脸盈盈。
虽然老公是老公,孩子是孩子,老公犯的错不应该让孩子承担。但夫妻间冲突造成的消极情绪,多少会影响对孩子的态度。对婚姻关系不满的家长还会转而从孩子身上寻求补偿,对孩子要求更加严格。

此外,夫妻冲突越多,父母越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产生冲突上,较少关注到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长期以往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但如果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在夫妻关系内,区分好自己的角色,老婆是老婆,老妈是老妈,这样的婚姻冲突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03
划清界限
如果不巧被孩子目睹,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之间因为一些事情观点不一致,但不是我们不相爱了。而且这是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跟你没关系,不是你的错,也不会影响你。
让孩子从小就自然地分清界限,自己的情感、良心才是自己要去负责的,爸爸妈妈的重担不需要孩子一起承担。
04
争取在孩子面前以合理的方式解决冲突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孩子情绪的不安全感,也有利于孩子学习合理的冲突解决方式, 以便他们能够恰当处理在家庭外与同伴等人发生的冲突,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

05
事后避免细诉冲突细节
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不上进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妈妈是贪财、死爱钱、爱唠叨的人,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这样,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懒惰、不负责、不上进、贪财、死爱钱、爱唠叨。

因为孩子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全是负面信息,他只有跟这些负面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爸妈妈连接的归属感。
所以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千万不要把冲突的细节倾诉给孩子。比如“谁谁谁做了什么错事,谁谁对不起我…”这会给孩子身上加注不属于他/她的沉重负担,给他/她未来造成很多痛苦麻烦。
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并不会让家庭关系瓦解,但婚姻冲突会!亲子关系影响的只是亲子关系,而婚姻关系会影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争吵无法避免,但不要让你们争吵的利器误伤了孩子,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常常也有妈妈问:“你有没有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公吵架?”
“当然有!”
仔细一算,次数还真不少。特别集中在刚做妈妈的头几年。
无论在孩子落地之前做过多少功课,然而在养育孩子时总还是磕磕碰碰会遇到不少问题,与丈夫之间发生冲突,胸中那口恶气堵得心慌。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理由,大家都懂,然而又有几对父母做得到?
况且,憋着一口恶气,往往会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不小心泄漏出来,莫名向孩子发火。
其实,家长刻意的假隐忍,有时候还真不如恰当地表述出来呢,做到这6点,吵出来比憋着更好!
夫妻间有争吵很正常,尤其有了孩子后,值得吵架的“素材”太多了:从家务到孩子的教养方法,再到经济问题,逮着哪天“嘴皮子溜”,恨不得跟他“从白天吵到黑夜”。

有些父母吵完后,还嫌不过瘾,会拉上孩子也倒倒苦水。
龙妈从小就是父母情绪的垃圾桶,他们吵完架后,经常想拉拢我站在自己的一边。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对的,他们会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事情的原由,对方有多不可理喻,自己有多委屈。
小时候,父母在我们心中都是完美的。
而龙妈第一次知道父母不完美,就是在他们跟我互相吐槽对方的缺点后。
而他们是倒完苦水,心里舒服多了,可我却变得心惊胆战,生怕他们这次会离婚,我会变成没人要的孩子。同时心中满满的震惊:我的爸爸妈妈怎么是这样的,怎么跟我平时认识的爸爸妈妈不一样了?
有一次,在他们大吵一架后,我哭着做了一张“姻缘许愿卡”,正面画了一个大爱心,背面是爸爸妈妈牵着手快乐地笑,旁边是他俩的名字和“相亲相爱”四个字。我拿着许愿卡在观音菩萨面前默默许愿。
后来他们和好了,我还以为是许愿灵验了。
因为经历过这样的担惊受怕,所以我从来不敢在龙哥面前直接跟龙爸撕破脸,也从不告诉他发生了什么。都是暗暗掐他一下,暗示他回房说。
但有一天早上,龙哥看起来整个人都蔫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你们昨天是不是吵架了?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当时龙妈的心别提多疼了。那天起,我明白了,孩子又不傻,你们闹不闹矛盾,他一定是能看得出来的。刻意隐瞒反而会让孩子胡思乱想,陷入不安。
其实吵架很正常,都说“七年之痒”。国内研究也表明,夫妻婚姻的满意度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开始显著下降,夫妻冲突的高发期就出现在婚后的3-7年,此时一般孩子尚处于幼年阶段。
但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出现严重问题行为的儿童更多来自经常争吵和充满敌意的家庭。

面对父母的冲突,孩子一般会有如下几种反应:
√ 1.直接告诉父母停止争吵
√ 2.支持其中某一方
√ 3.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比如表示从今以后我会表现好,你们别吵架了。
√ 4.逃避退缩,如自己躲到房间里
√ 5.寻找支持,比如打电话告诉奶奶寻求帮助
√ 6.情绪发泄,比如开始哭闹
无论是哪一种,都表明孩子受到了影响。
坑娃的夫妻冲突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夫妻间的冲突会影响孩子的行为、适应、情绪、健康和学业成绩等。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爸妈妈连接的归属感。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那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

所以孩子会观察父母的行为来模仿学习,连同“发脾气、欺负他人、身体攻击”也一并学会了。
看得越多,学得越多,影响越大
夫妻冲突越多,孩子越会强化这种冲突的交往模式,影响他们未来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并且会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同伴交往和恋爱婚姻中,这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交友、学业、婚姻、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有网友表示:我就是受害者,我爸和妈经常吵架打架,我妈妈也经常把我当大人,在我面前诉苦!导致我一直恨我爸,现在爸爸去世了,我很后悔!更严重的是,我认为男人没有好东西!这也让我的感情和婚姻生活困难重重!

的确,如果父母经常发生冲突,那么孩子会长期生活在消极情绪状态中。因为最令孩子担忧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变得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引发焦虑情绪,更有甚者,对婚姻失去信心。
夫妻间完全避免冲突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怎么才能将它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01
避免直接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研究显示,只有孩子在场目睹了父母冲突,或者感知到了冲突,才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尤其是经常看到父母发生冲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如焦虑、抑郁、退缩、不服从、攻击性、反社会行为及人格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甚至在孩子成年后,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的危险。

但如果父母的冲突并没有让孩子感知到,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则非常微弱。
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争吵。
02
学会变脸
这点龙妈非常佩服我嫂子,她一边和老公怒目而视,另一边一转头,还能对孩子笑脸盈盈。
虽然老公是老公,孩子是孩子,老公犯的错不应该让孩子承担。但夫妻间冲突造成的消极情绪,多少会影响对孩子的态度。对婚姻关系不满的家长还会转而从孩子身上寻求补偿,对孩子要求更加严格。

此外,夫妻冲突越多,父母越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产生冲突上,较少关注到孩子的需求,使得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长期以往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但如果家长可以把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在夫妻关系内,区分好自己的角色,老婆是老婆,老妈是老妈,这样的婚姻冲突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03
划清界限
如果不巧被孩子目睹,可以诚实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之间因为一些事情观点不一致,但不是我们不相爱了。而且这是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跟你没关系,不是你的错,也不会影响你。
让孩子从小就自然地分清界限,自己的情感、良心才是自己要去负责的,爸爸妈妈的重担不需要孩子一起承担。
04
争取在孩子面前以合理的方式解决冲突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孩子情绪的不安全感,也有利于孩子学习合理的冲突解决方式, 以便他们能够恰当处理在家庭外与同伴等人发生的冲突,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

05
事后避免细诉冲突细节
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不上进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妈妈是贪财、死爱钱、爱唠叨的人,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这样,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懒惰、不负责、不上进、贪财、死爱钱、爱唠叨。

因为孩子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全是负面信息,他只有跟这些负面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爸妈妈连接的归属感。
所以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千万不要把冲突的细节倾诉给孩子。比如“谁谁谁做了什么错事,谁谁对不起我…”这会给孩子身上加注不属于他/她的沉重负担,给他/她未来造成很多痛苦麻烦。
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并不会让家庭关系瓦解,但婚姻冲突会!亲子关系影响的只是亲子关系,而婚姻关系会影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争吵无法避免,但不要让你们争吵的利器误伤了孩子,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