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偏心的父母”宝妈为自己开脱,揭开了无数孩子的伤疤
“没有不偏心的父母”,宝妈为自己开脱的话很戳心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伤害?父母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不因为“偏心”伤害孩子?
文|秘籍君
最近N刷重温经典韩剧《1988》,每集都被戳中泪点。感触最深的是,女主角德善,那么可爱懂事,作为二女儿却总是家里最不受宠的那一个。
就比如:每次吃炸鸡,父母总把鸡腿给姐姐和弟弟,没有她的。家里鸡蛋不够了,姐姐和弟弟有,她却只能吃腌豆子。虽然妈妈会愧疚,但每次都让德善谦让。

而爸爸,虽然也反思:“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让人泪目。但是,接下来家里发生煤炭中毒,父母一个拖着姐姐,一个背着弟弟,唯独德善没人管,是自己醒了爬出来……
看到这些,很多人同情女主的同时,也会感慨一句:父母真偏心。

我身边就有一位生了二胎之后,特别偏心的宝妈。她总是嫌弃大宝吵,不让大宝靠近弟弟,还把她丢给奶奶带。后来,二宝长大,俩孩子发生争执,她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打老大一顿。当周围人劝她,不要偏心的时候,她就会说:“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我真不是故意的。”
“没有不偏心的父母”,宝妈为自己开脱,揭开了无数孩子的伤疤。很奇怪,家有两个或者多个子女,父母总会偏心:不是偏疼小的,就是重男轻女,要么就是喜欢嘴甜会说话的……但是,被父母忽略,甚至打骂的孩子却很委屈,有些人长大之后依旧意难平。
所以,父母不要用“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来为自己开脱,要正视偏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①影响孩子的性格,或内向或叛逆
父母偏心,总让一个孩子受委屈,这个孩子内心就会很受伤,进而排斥跟父母交流,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性格内向。因为父母偏心,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那又何必解释呢?
另外,也会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孩子总被迫让着其他孩子,心里就会积攒很多怨气,然后变得越来越叛逆,凡事都跟家长对着干。一是想要保护自己,追求公平,二是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让他们多关心自己。

②因为缺爱,有自卑情绪
说起关心,总遭遇父母偏心的孩子是最缺爱的。因为缺爱,他会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乖、不好看、不懂事、不讨喜等等,就会产生自卑情绪。这种情绪,很大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③为了获得肯定,形成讨好型人格
另外,不少多子女家庭中,处在“老二”位置的孩子,大多看起来更加敏感、机灵、会说话、会讨好人。其实就像德善那样,因为不受宠,想要获得父母和其他人的肯定,渐渐地就会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形成讨好型人格。

既然父母偏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这么大,父母就应该及时反思,尽量避免偏心,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①先给自己心理暗示,不要有偏心的意识
很多人说,偏心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其实还是自己的立场不够坚定。如果一些父母生二胎前就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偏心,多注意自己对两个孩子的态度,那么从孕期开始就会暗示自己这么做。
比如,有些二胎孕妈在给肚子里的小宝宝唱歌做胎教时,就会意识到不能忽略大宝,会喊大宝一起听,或者让大宝也唱歌。这样就会让大宝觉得,即使有了弟弟或妹妹,妈妈依然爱我。

②遇事冷静,不要习惯性责怪一个孩子
很多二胎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孩子们一闹矛盾或者犯错,父母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先打老大一顿,或者先打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一顿,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形成习惯,就很容易演变成偏心。所以,父母遇事要冷静,不要习惯性地去责怪一个孩子,要问清楚真相再行事。
③多跟孩子沟通,发现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对,及时改正
就像《1988》里德善爸爸说的那样:“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所以,很多父母也是,不是一有孩子就会做父母,而是通过养育孩子,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和沟通中,学会怎么做一位好爸爸、好妈妈。
所以,如果发现不了自己有偏心的行为,就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或者,在处理一件事情之后,问问孩子是否满意,父母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只有这样,多跟孩子沟通,发现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对,及时改正,父母才能避免在偏心的路上越走越远。
文|秘籍君
最近N刷重温经典韩剧《1988》,每集都被戳中泪点。感触最深的是,女主角德善,那么可爱懂事,作为二女儿却总是家里最不受宠的那一个。
就比如:每次吃炸鸡,父母总把鸡腿给姐姐和弟弟,没有她的。家里鸡蛋不够了,姐姐和弟弟有,她却只能吃腌豆子。虽然妈妈会愧疚,但每次都让德善谦让。

而爸爸,虽然也反思:“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让人泪目。但是,接下来家里发生煤炭中毒,父母一个拖着姐姐,一个背着弟弟,唯独德善没人管,是自己醒了爬出来……
看到这些,很多人同情女主的同时,也会感慨一句:父母真偏心。

我身边就有一位生了二胎之后,特别偏心的宝妈。她总是嫌弃大宝吵,不让大宝靠近弟弟,还把她丢给奶奶带。后来,二宝长大,俩孩子发生争执,她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打老大一顿。当周围人劝她,不要偏心的时候,她就会说:“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我真不是故意的。”
“没有不偏心的父母”,宝妈为自己开脱,揭开了无数孩子的伤疤。很奇怪,家有两个或者多个子女,父母总会偏心:不是偏疼小的,就是重男轻女,要么就是喜欢嘴甜会说话的……但是,被父母忽略,甚至打骂的孩子却很委屈,有些人长大之后依旧意难平。
所以,父母不要用“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来为自己开脱,要正视偏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①影响孩子的性格,或内向或叛逆
父母偏心,总让一个孩子受委屈,这个孩子内心就会很受伤,进而排斥跟父母交流,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性格内向。因为父母偏心,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那又何必解释呢?
另外,也会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孩子总被迫让着其他孩子,心里就会积攒很多怨气,然后变得越来越叛逆,凡事都跟家长对着干。一是想要保护自己,追求公平,二是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让他们多关心自己。

②因为缺爱,有自卑情绪
说起关心,总遭遇父母偏心的孩子是最缺爱的。因为缺爱,他会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乖、不好看、不懂事、不讨喜等等,就会产生自卑情绪。这种情绪,很大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③为了获得肯定,形成讨好型人格
另外,不少多子女家庭中,处在“老二”位置的孩子,大多看起来更加敏感、机灵、会说话、会讨好人。其实就像德善那样,因为不受宠,想要获得父母和其他人的肯定,渐渐地就会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形成讨好型人格。

既然父母偏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这么大,父母就应该及时反思,尽量避免偏心,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①先给自己心理暗示,不要有偏心的意识
很多人说,偏心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其实还是自己的立场不够坚定。如果一些父母生二胎前就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偏心,多注意自己对两个孩子的态度,那么从孕期开始就会暗示自己这么做。
比如,有些二胎孕妈在给肚子里的小宝宝唱歌做胎教时,就会意识到不能忽略大宝,会喊大宝一起听,或者让大宝也唱歌。这样就会让大宝觉得,即使有了弟弟或妹妹,妈妈依然爱我。

②遇事冷静,不要习惯性责怪一个孩子
很多二胎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孩子们一闹矛盾或者犯错,父母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先打老大一顿,或者先打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一顿,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形成习惯,就很容易演变成偏心。所以,父母遇事要冷静,不要习惯性地去责怪一个孩子,要问清楚真相再行事。
③多跟孩子沟通,发现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对,及时改正
就像《1988》里德善爸爸说的那样:“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所以,很多父母也是,不是一有孩子就会做父母,而是通过养育孩子,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和沟通中,学会怎么做一位好爸爸、好妈妈。
所以,如果发现不了自己有偏心的行为,就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或者,在处理一件事情之后,问问孩子是否满意,父母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只有这样,多跟孩子沟通,发现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对,及时改正,父母才能避免在偏心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