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好的孩子,究竟赢在哪里?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显示,现在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6亿,19岁以下近视者为3.12亿。在这份报告中,中国和韩国被作为“典型案例”单列出来,两个国家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分别达67%和97%。美国近视率只有我们的1/7。原因在于,美国孩子户外运动时间多。中国孩子普遍缺乏户外运动的时间和能力,导致近视率越来越高。
本科生体育不合格不能毕业!教育部的最新发文,也引发很多人关注。运动素养越来越需要得到重视。
但现实中,一些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业和成绩,更愿意让孩子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导致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不足,体能未得到有效提升。等到孩子查出近视或变胖不爱动弹时,家长们又追悔莫及。
该如何改变家长的理念?
如何提升孩子的运动素养?
面向未来,
体育好的孩子究竟赢在哪里?
身心健康
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武自存 | 观察员
北京存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 TA是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一个学生的整体身心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目标和趋向。当前许多父母把注意力放在比成绩,努力提高孩子各项技能,忽视了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最重要的——身体素养的培育。
运动能力不足的弊端非常多。从大量青少年心理咨询与家庭咨询案例中发现,有心理症状的孩子会更多表现出长久的不爱出门,缺少户外运动与社会交往的时间。
运动素养的缺失,凸显了我们的教育方式的单一,家庭花了许多心思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却错失了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机会。生活中,许多父母自身也缺乏身体锻炼和健身的好习惯,除了询问孩子的学业和在校情况,很少与孩子一同享受户外休闲的乐趣。通过大量心理学研究数据表明,户外活动也是抑郁症状的克星,不仅能改善情绪,消除紧张压力,还可以增进家庭气氛,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抗挫折能力,是有效缓解疲劳,让我们保持好精神好体态的有效方法。
父母要重视运动,让孩子轻松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千万不要让孩子跑赢在起跑点,却被身心健康的问题绊倒在路上!
良好的运动能力
可丰富大学生活

陈菲 | 观察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研究员| TA是谁
体育能锻炼身心,无论从长远还是从现实生活来看,都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的大学里课业负担其实很重,生活节奏也快。尤其是重点大学里,为学习点灯熬夜经常发生,没有健康的身体,很难做到游刃有余从容面对。
大学跟中小学环境很不一样,比较贴近现实的成人社会。学习上没有类似高考这样的“指挥棒”,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孩子体能和精神意志的双重锤炼,使那些从小坚持运动的学生在团队意识、自制力和领导力等方面都比较突出。另外,运动也是一种社交,因而这些同学往往性格比较开朗热情,相对于不爱运动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运动还能提升人的审美品味,丰富生活内容。在大学里,运动是课余生活的重要方面。体育类社团在很多大学都是数量最多、受众最广的社团。在一些设施完善的高校中,像射箭、登山、击剑等这些小众项目也能召集不少“同道”,组建颇有影响的社团。
即便从功利角度来说,体育运动也是有很多好处的。不少大学本科教学中都规定,体育测评不及格会被取消评优资格。参加社团活动少,综合评价会受影响,纯粹靠学习拿到高等级奖学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另外,从我个人观察来看,体型健美性格开朗的同学,不论男女似乎更能赢得异性的青睐!
现在中小学阶段孩子身体素质下降、不愿参加运动,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这种流弊也延伸到了大学校园。因此要改善眼下的情况,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从小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把运动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提升体育文化素养
让孩子赢在未来

郝兴杰 | 观察员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体育教学部部长| TA是谁
据北大发展研究院估计,若没有有效干预,2020年全国青少年(6~15岁)近视率可能高达94%,青少年近视形势尤为严峻。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体育运动对视力有促进作用,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眼部发育,同时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在现代教育阶段,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迫在眉睫。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要想提高运动素养,一是加强学习体育史,让孩子了解体育的起源、发展、基础知识。二是学习基础技能,每个人掌握至少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用来强健体魄,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三是培养体育道德,在训练中、竞赛中学会谦让,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四是适应挫折,在体育运动中胜不骄、败不馁,学会包容队友,懂得团结协作。
体育好的孩子在生活上往往更具优势。他们拥有普通人难以达到的意志力。在挫折面前不低头,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这种跌倒了站起来继续跑的意志力伴随孩子的一生,促进孩子的人生取得更大的进展。
体育好也是国外名校非常看重的。因为爱运动的孩子更开朗自信,体能好,精力好,富有领导力,擅长团队合作。
强健的体魄能促进脑力的发展,脑力劳动者更是需要强悍的体魄才能走得更远。不乏体育、学习双丰收的人。在前段时间的花样滑冰世锦赛上,华裔少年陈巍摘得冠军,连续三年站在世界赛冠军之位,这位19岁的世界冠军,去年还曾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被耶鲁大学录取。
智慧父母
要坚持做重要的事

夏青峰 | 观察员
北京中学校长| TA是谁
北京中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都是每周安排5节体育课,并对学生有每周自主跑步距离的要求,提出了“无体育,不北中”的口号。同时,我们不断组织学生走进自然,开展露营、远足、攀岩、跋山涉水等活动,让孩子们能拥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机会,形成良好的运动素养和身体素质。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必须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根本,离开了根本,一切都是空谈。其实,运动对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减轻压力,舒展身心并锻炼意志,让自己更有韧性,这些都能让学习更好。
关于运动的益处,很多人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关键是不能很好地协调。有些事情,是重要的但不紧急,不做它,短时间还看不出什么负面影响,但时间一长,危害极大。智慧的人,一般在做紧急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会不耽误做重要的事情,能很好地把重要的事情与紧急的事情有机协调好。让孩子参与户外运动,提升运动素养,就是一个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就看学校与家长是否有智慧与能力协调好。
坚持做好运动这项重要的事,关键是要养成运动习惯。每天抽一点时间,让孩子外出锻炼。想想办法,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最难的在于开始,在于坚持。最好的方法,是家长的带头示范,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户外锻炼计划,家长的榜样力量会强烈的感染孩子。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和愉悦的过程,也是父母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加深亲情、加强沟通的一个互动的过程。
文字:王小艾 整理
来源:现代教育报
编辑:现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