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京高三男生弑母:只因成绩退步到年级第5,被批评……

来源:家长来了
2021.03.23
阅读:361


11月12日晚,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男生李某,在家写作业时,遭到妈妈的严厉说教和言语辱骂。

盛怒之下,李某拿起菜刀,砍杀了妈妈。妈妈倒地后,李某换衣出门,到同学家借宿一宿。第二天上学后,他主动向班主任坦白罪行,并在老师的劝说下,报案自首。警方赶到时,妈妈已经死亡。



又一起弑母案发生,以弑杀母体、挑战伦理的方式,撞击着舆论和人心。

案件发生后,更多的细节也随之披露:妈妈谢某是一位人民教师(有媒体报道,该男生爸爸也是教师),平日教育里对儿子非常严厉,母子之间多有冲突。

有媒体报道说,这次母子之间冲突的原因,是李某成绩退步到年级第5名。案发前,妈妈在学校门口租房子陪读多日。

如今,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6个月,她倒在儿子的屠刀下。儿子李某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曾获得年级第一名。

高二时,因成绩好进步快,获得“进步之星”的称号,发表“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即兴演讲,鼓舞很多同学。两个月前的全校模拟考,李某还受到学校的嘉奖,在备受瞩目中收获掌声。

如今,他却杀害母亲,锒铛入狱。心痛之余,想起了另一起案件:北大吴谢宇弑母案。





好老师,不一定是好父母

吴谢宇也是一个超级学霸,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他遇害的母亲也是一位老师,教学能力突出,道德感极强,也非常自律。

用她弟弟的话说:有着人民教师的清高和知识分子的洁癖。

在她的教育影响下,吴谢宇从小就是完美少年,几乎找不到缺点

你无法想象,即便到今天,你去问吴谢宇的同学们,他们都还这么回答:“是不是哪里搞错了?我不相信是他杀的。”

甚至一位他的同学向记者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情愿相信自己去杀人,也不会相信他会杀他的母亲。”

吴谢宇,这个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大四的学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的原生家庭与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再将时间轴回到吴谢宇的童年。

吴谢宇从小就是个“完美”的孩子。教师家庭中长大的他,一切都是循规蹈矩,在所有邻居、同学家长眼中,吴谢宇就是一个典型的“乖巧懂事”的别人家孩子。

成绩好、孝顺、从不闯祸、听话、体育成绩也出色、篮球打得非常好、180以上的个头,文理从不偏科、中考是状元、高中提前被北大录取。在他的身上几乎找不到一丝缺点。

他的教师母亲谢天琴对自己的品德修养极度克己与自律,据传她当上老师后在夏天就从没有再穿过裙子。

“个子不高、清瘦、喜欢穿深色衣服、戴金属框眼镜。是很典型的知识型女性外貌。”

同事是这么描述谢天琴的,“内敛沉默,与人交往也不太多。

我们平日办公室都会聊一些家长里短,尤其是女教师之间。但她似乎从来不聊这个。

人看上去有一点清高。但她和丈夫的感情非常好,人也特别正值,非常有原则性。”

2010年,谢天琴的丈夫不幸生病去世,谢天琴曾经的大学同学以及好友筹集了共1.8万元慰问金给到谢天琴。被谢天琴婉拒。

亲友们曾经三次将这笔慰问金给她,她都拒绝了。

从小学起,吴谢宇就表现出了与常人完全不同的自律与规矩。

放学后从来不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而是马上背上书包回到家写作业。

邻居江楠至今还深刻记得,几年前去谢天琴家中,看到吴谢宇在客厅里的书桌上极其认真的练习毛笔字。

见到邻居到访,吴站起来非常礼貌的说了声“阿姨好”,接着又坐了下来继续练字。毫不分心。

而他的智商优势更是在这种原生家庭中如虎添翼。

从小就被所有老师视作为“天才”,小学到大学,无论多难的内容,只要他看一遍就全懂了。

文理科都很优秀,作文成绩很高,英语GRE的分数更是高达全球前5%。

在福州高中,他被同学称之为“宇神”,即便在学霸堆积的北京大学,他也被同学称之为“大神”,而在篮球场上他被同学称之为“篮板大师”。



女同学眼中的完美男生,太优秀了!一段摘自财新的采访中,我们可以大概描绘出吴谢宇的为人:

梅子是吴谢宇的青梅竹马的老乡。

2013年春天,邻校的她要去北大旁听讲座,找到老乡吴谢宇带自己入校。

对方很热情,细致地指导她每一步怎么操作,“特别严谨”,早早便在校门口等她。

两人推着单车走在校园里,面对梅子对北大学术氛围的赞叹,吴谢宇显得很平静。

晚饭本来想点餐厅招牌的鸡肉饭,但他突然改口“还是吃牛肉饭”——当时传闻禽流感肆虐。“你难得来一次吃出问题就不好了”。

梅子记得,他吃得非常干净,没有剩饭,而且很“规矩”——从一边整齐地吃到另一头。因为梅子剩下了菜里的洋葱,吴谢宇还批评她“浪费”。

饭后,两人聊到清华“朱令案”(20多年前,清华学生朱令出现“铊中毒”症状而瘫痪,一度有人怀疑投毒者是其宿友,至今仍为悬案)。

梅子还担忧“我们现在可真是危险”。

吴谢宇告诉她,北大以前研究生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没事,我们宿舍四个都是福建人,应该不会有问题”。

他开玩笑说“得感谢宿友不杀之恩”。

他早早占了讲座位子。那本用来占座的高数课本上写满了批注。“

比如这问题还有另一个证法,或者他觉得(课本上)这个说法不对”,梅子回忆,就像他在和自己对话一样。

“再加上打篮球很棒,完美。”梅子总结,“优秀的男生我见过很多,但他真是完美到可望不可及那种。”

但他以不怎么玩微信为由,婉拒互加好友。两人平时通过社交网络和电话联络,每年都会互相祝福生日快乐。

不过,他很少提到自己的家庭情况。

后来吴谢宇曾淡淡笑着告诉她:“你长得很像我高中一个学妹。”梅子则说:“情感方面,我不太敢聊,他太优秀了。”

2015年,吴谢宇没有再发来生日祝福。

他对异性似乎很体贴。一位朋友回忆,与吴谢宇相识的列车上,被问到就读学校时,他刻意低声回答“北京大学”,似乎怕给大家压力。

他还提出,让男生们挤到一排,好让同行的女生独自躺一会。

他还把自己的水果零食拿给大家吃。“样式很多,应该都是他妈妈准备的。”朋友回忆。

在梅子眼中,吴谢宇是积极阳光,充满魅力,绝非存在情感障碍的人。

在邻居眼里,吴谢宇是极为孝顺母亲的代表。在大学期间,他几乎每晚都与母亲通电话。

外人来看,他是极其爱他母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文他的同学说“即便相信我自己杀人,也不会相信他去杀他的母亲。”

吴谢宇也经常在社交网络上,表达对母亲的爱。

吴谢宇常在人人网上,表达对母亲的爱

吴谢宇人人网截图:“love u mom”

可是,在这个完美儿子的脑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对母亲起了杀心呢?至今无人能解答。



唯一的猜测,就是从小到大,吴谢宇在外人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为了表现给母亲看的,从小到他,他都披着一副“乖巧与天才”的面具活着。



什么职业的父母,孩子更容易选择自杀。

北大教授徐凯文(心理学博士)曾花费大量精力,对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做了家庭内部分析,试图分析什么职业的父母,更容易让孩子在信念毁灭中,选择自杀。

令人吃惊的是,答案是:中小学教师。



蔡元培曾讲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一个人格修养有缺陷的孩子,外表再完美,心里也锁着真实扭曲的灵魂。

分数,学历,甚至知识,永远都不是教育的本质。孩子不一定都成才,但一定要成人。没有缺点比缺点本身更可怕。

高晓松曾在《奇葩说》中说道:父母也要学习独立,享受自己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学会放开,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独立第一步,让孩子自己选择。

我们总认为孩子太小,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 殊不知,正是这些错误,让孩子成长,变得独立。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孩子有个坏习惯,自己的东西总是乱丢,为此爸爸妈妈进行过多次说教都不管用。
但是那天散落在地的玩具差点绊倒了妈妈,孩子惊惶极了,但是妈妈反而安慰他没事。
孩子突然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妈妈差点摔倒,于是低着头跟妈妈道歉:“妈妈,都怪我不好,害你差点跌倒了。”
自此之后,孩子从来没有乱丢过东西。


主持人吴淡如曾说过:“让孩子在错误中自我检讨,比自己口头说教的要强一百倍。孩子都有判断力,选择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在错误中学会识别和自我纠正。”

一次次选择中,犯错、纠正错误,才能习得独立能力。

第二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孩子学本领时,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直接代劳帮他们解决。

比如,穿衣服,总是嫌弃孩子笨手笨脚,穿得太慢,家长往往会放弃:“算了,我帮你穿吧!下次再学!”
比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家长却嫌弃孩子拖拉,干脆自己收拾烂摊子。


很多次明明可以再坚持一下,让孩子养成自己做事的习惯,却放弃了。

孩子的独立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父母要忍住不插手。

当父母的要有一个觉悟: 哪怕孩子完成得没有很好,也要去做,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构成最后的完美。

第三步,鼓励孩子去挑战。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送我去车站,上车的时候,母亲要帮我把行李拿上车。

父亲却“冷冷”地对母亲说:“让他自己拿,以后的路都要他自己走,你还能帮他拿一辈子?”

那一刻,父亲的“狠心”让我很难受,后来才明白,因为当初“狠心”地放手,才有今天我的独立自主。



简单一句话,这背后藏着的是父母深深的爱:“有一天孩子不在我们身边了,我们也相信孩子能过得更好。”



太用力的人生是一场灾难

有些孩子看似平静的表面,实则冲突暗涌不断。

明明内心已经满目疮痍,却一直在假装坚强,假装的太过用力,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也只是个平凡的人,需要爱、需要宽容、需要倾诉、需要帮助。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太用力的人生,或许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