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了,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厌学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且每个孩子厌学的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孩子仅仅是表现出不喜欢学习,有的孩子则已经开始排斥学校和老师,甚至以离家出走等较为极端的方式来表示对抗。父母的确需要关注孩子的厌学情绪,因为这些情绪的积压和蔓延很可能导致更大的教育问题。
我曾经讲过厌学是万恶之源,一个人不怕他学习不好、不怕不会,就怕厌学。厌学会让人根本无心学习,甚至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斗志。
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进行了“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绝大多数是学业失败的孩子,有83.2%的未成年犯在上学时有过旷课逃学的情况,普通未成年人有过旷课逃学情况的只有4.8%。从未成年犯旷课逃学时间来看,其中最长一次在“一个星期以内”占54.3%,“一个星期以上”占20.1%,“一个月左右”占16.1%,有些甚至一个学期和一个学年都不见踪影。而这些逃学旷课的孩子大部分都成了闲散未成年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他们甚至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求知欲,他们对这个世界都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本能,这其实就是一种广义的学习。但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出现厌学问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和老师往往把孩子的学习局限于与考试成绩相关的书面知识上,这些学习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相比是单调乏味的,孩子很难喜欢起来。
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父母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系统的学习书本知识。目前很多父母都抱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盲目心态,在幼儿阶段就早早地让孩子学习拼音和算术等知识,这些超出孩子学习能力之外的知识对他们是一种负担。过早地让孩子承受这些学习压力,很容易让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埋下厌学的隐患。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孩子在学习时的自制力和注意力,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终让孩子在学习时事半功倍。所以,我经常讲,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特别是四个重要的学习习惯,父母要加以特别重视: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父母在培养这四个习惯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应该多以学习态度与习惯而不是学习成绩为考核的标准。
3.孩子出现厌学问题时需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方法不正确,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校环境,甚至同学交往和亲子关系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厌学。父母在发现孩子厌学时,不要先批评和责骂,而是要先了解孩子所面临的困境,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我曾经讲过厌学是万恶之源,一个人不怕他学习不好、不怕不会,就怕厌学。厌学会让人根本无心学习,甚至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斗志。
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进行了“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绝大多数是学业失败的孩子,有83.2%的未成年犯在上学时有过旷课逃学的情况,普通未成年人有过旷课逃学情况的只有4.8%。从未成年犯旷课逃学时间来看,其中最长一次在“一个星期以内”占54.3%,“一个星期以上”占20.1%,“一个月左右”占16.1%,有些甚至一个学期和一个学年都不见踪影。而这些逃学旷课的孩子大部分都成了闲散未成年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他们甚至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求知欲,他们对这个世界都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本能,这其实就是一种广义的学习。但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出现厌学问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和老师往往把孩子的学习局限于与考试成绩相关的书面知识上,这些学习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相比是单调乏味的,孩子很难喜欢起来。
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父母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系统的学习书本知识。目前很多父母都抱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盲目心态,在幼儿阶段就早早地让孩子学习拼音和算术等知识,这些超出孩子学习能力之外的知识对他们是一种负担。过早地让孩子承受这些学习压力,很容易让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埋下厌学的隐患。
2.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孩子在学习时的自制力和注意力,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终让孩子在学习时事半功倍。所以,我经常讲,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特别是四个重要的学习习惯,父母要加以特别重视: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认真复习。父母在培养这四个习惯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应该多以学习态度与习惯而不是学习成绩为考核的标准。
3.孩子出现厌学问题时需要找出具体的原因。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方法不正确,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校环境,甚至同学交往和亲子关系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厌学。父母在发现孩子厌学时,不要先批评和责骂,而是要先了解孩子所面临的困境,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