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父母,在孩子4岁前,都在培养这些能力!
第一次为人父母,从一个儿子或者女儿变成一个父亲或者母亲,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身份,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好好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给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之路的起点,更是一生的导航!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最重要的成长敏感期有各自不同的成长侧重点,时光不会倒流,成长亦不可逆,把握每一个成长阶段,做该做的事,对父母来说,也并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我的孩子,今年也4岁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4岁之前,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能力?

孩子1岁之前,家长最重要的事是培养孩子“玩”的能力。
心理学家指出, 影响孩子一生性格的发展,最关键的安全感的培养,而安全感的建立主要集中在孩子1岁之前,是从父母(特别是母亲)那里获得的。
因为脆弱的婴儿需要父母的呵护才能健康成长,他们喜欢有人陪伴,有人在身边,有人逗笑,有人关注到他们的需求,能时刻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所以这阶段,父母更重要的是陪孩子“玩”。
玩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父母无聊的玩,孩子在这个过程会学会互动,给予父母积极的回应,他们喜欢玩,享受玩的过程,也会学会“玩”,所以你会常常看到, 几个月大的孩子躺在床上玩自己的小手小脚、吹嘴泡泡,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陪她一起玩,她会更开心。
这个阶段,我认为家长应该避免出现,把孩子送回老人家帮忙照看,有能力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带在父母自己身边,也可能规避很多育儿矛盾!
(亲身经历证明,我们不应该道德绑架老人,更不应该把做父母的责任推卸在老人身上,还寄希望他们科学代养)。
孩子2 岁-3岁这个阶段,是培养“幽默感”的重要时期。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孩子在2 岁左右,就有自己的“ 笑点” 了。比如说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别人笑他也跟着笑,甚至还会故意穿反衣服、鞋子逗自己笑。
两岁半,是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如果此时父母能多对孩子笑笑,多在他们面前做一些“ 笨拙” 的动作,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这种“ 幽默感” ,那么他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开不起玩笑的人。
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孩子受用一生。
幽默感真的很重要。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他们通常会很乐观,在生活中不断地制造欢笑,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自己也会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能更容易获得友谊,从而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陈冰老师曾说:“ 幽默感30% 来自天生的性格,更多的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我觉得家长在生活中要帮助孩子发现幽默、创造幽默、利用幽默。”
3 岁左右,父母重在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3岁左右,孩子的抽象逻辑能量展现,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想要拿高处的东西,已经可以自己想办法搬运辅助物品去帮助自己达成目的,这个就是孩子创造能力的表现,这个能力源于他们对事物敏感的好奇心和孩子本身活泼好动的特质。
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极大的激发孩子的想像力,联想能力强大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是潜力股哦!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对绘画、笔产生浓浓的兴趣了,给孩子彩笔和纸,任他随意画出三千大作;准备一些安全环保的超轻黏土,随意的黏造型总会玩的不亦乐乎,作品完成后记得奖励一个大大的吻,他们会更喜欢;尝试让孩子自己讲绘本、编故事、玩过家家,这些都是培养创造力的好方法。
4 岁左右,好的语言互动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孩子4岁的时候,口语表达越来越丰富,这个时期他们可能变成“小话唠”,爱说话、爱唱歌、讲动画片的故事、大喊大叫,对着玩具自言自语,也有了自己的小小社交圈,这个阶段他们的语言已经非常丰富。
这个时期,家长重在培养孩子的 语言互动能力,通过和不同的人互动,实实在在的丰富孩子的语言能力,鼓励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表达自己,适时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多带孩子读读儿歌、古诗词、顺口溜等。
4岁前后正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家长平常多陪孩子接触同龄玩伴,并且告诉孩子,在幼儿园有更多的玩伴等着她;也可以选择讲述幼儿园生活的绘本或动画片,一定要陪着孩子读或看,和孩子互动场景,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幼儿园美好的认知,我家孩子就是这么顺利的进入幼儿园的。
80%的家长都知道教育孩子很重要,辛苦挣钱去提升孩子硬实力,只有 20%的家长明白,孩子的能力不仅仅是从学校、从老师口中获得的,软实力也很关键。想要成为那 20%的父母吗?一起跟着我们学习更多育儿干货,继续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