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如何在家高效学习?这里有一份干货请你查收!

来源:家长来了
2021.03.22
阅读:256
这个假期特别长,对于在读的学生们,无论是中小学生、本科生研究生、或是无法返校的留学生,学习任务就在那里,尽管开学日期一推再推,但停课不停学!!!

在家学习,是检验自律和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机。



我知道,在家想要学习,可太难了:

  • 没有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家里不是电视节目敲锣打鼓,就是家人在电话聊天、棋牌娱乐,没有多少安静的时候。
  • 在家面对自己又软又舒服的床,就像磁铁一般吸引了自己,只想在被窝里躺着不动,便只能夜晚上不睡白天睡觉,浑浑噩噩,醉生梦死。
  • 最可恨的是你身边的朋友也都在玩,打开游戏几乎都在线,还天天在群里发起剧本杀、狼人杀!
那么在家如何安心、有效地学习呢?

今天,特为给大家献上一份“在家安心学习指南”。



1 早睡早起不耍流氓

早睡早起,是性价比最高的自律。

所以除了早起学习外,也要早睡,每天要求自己11点之前睡,提前半个小时开始洗漱,并提前十分钟上床。

切记,睡前远离手机!不然看着手机屏幕,时间便慢慢流淌到了凌晨。

虽然熬夜的危害每个人都明白,也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一定要作息规律,要早睡早起,可我们还是会忍不住熬夜。

其实在这个时代,早睡早起,已经成了最难的自律。

根据科学研究,睡眠时间90-100分钟为一个周期,也就大概1.5个小时,当我们在这个周期结束时起床是最不容易犯困的。



夜里睡眠时间保持7.5个小时最好,当然每个人习惯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更适合你的时间。可根据你选好的时间,来确定晚上睡觉的时间。

小伙伴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早起都很难,但有一天早晨要做特别重要的事,前一天晚上就会在脑海中提醒自己多次“我要早起”。第二天你发现竟然提前醒了,而且不困。

这一现象称为想象“早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你早起的成功率。

亲测:晚上十点入睡,第二天早上七点起床,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电力满格。



2 学习需要仪式感

生活往往需要仪式感,成为你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对庸常生活的报复。

学习同样也需要仪式感。

很多人喜欢在B站上看学习直播,Up主往往就会精心收拾好书桌,带上最喜欢的可爱文具,放一杯喜欢的饮料在旁边。

因为人会借由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

正式学习之前,将桌上用得到的物品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

前一天晚上,用记事本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也是在提醒自己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便会安心睡去,从而保证第二天养精蓄锐。

还有仪式感也表现在创造舒适的学习条件,在正式学习前,把椅子、书桌,调整出最舒服的状态,做好基本的前期准备,降低行动前的门槛。



3 手机是罪魁祸首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只要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不玩手机就如坐针毡?

相信在学习时,你会不经意的拿出手机看一看,尽管没有消息动态,还是会不自觉的拿出。手机可以说是阻止你学习的罪魁祸首!

它如何对你实施犯罪行为,相信你深有体会。

所以学习时你千万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千万不要像小学生那样对自己说我不会玩的,历史的经验早已告诉你这话不可信。

所以,想要学习,就别把手机放在身边。

别和它待在一个房间是戒掉手机的最好方法!



4 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

学校时你一定喜欢去图书馆、自习室看书吧。

不仅因为图书馆、自习室大家都在学习,有很好的学习氛围。看着别人学习,自己也会鼓足干劲学习。

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再强的意志力、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都不好使!

所以,学习首先要找一个安静的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可以是书房或是自己的房间。

父母在家做家务和看电视都会有较大的噪音,你可以戴个耳塞或耳机,但切记单纯用来隔音的,不能放音乐。



5 短时间高效学习

在家的你肯定每天都少不了一些琐事。做家务、帮忙买菜、陪家人娱乐等等。

你一定也深有体会吧,在家学习,一般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有太多的干扰物,分散你的注意力和精力。

所以我建议在家一定要,短时高效地学习,注意劳逸结合。可以借助番茄时钟,保证一个番茄时钟(25分钟)内高效率的学习。

能做到高效的学,哪怕你一天只学一个小时,那也比边玩手机边学12小时有效很多。



6 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学习

除了看视频学习科目知识外,别忘了通过阅读专业著作、学术论文和文学类书籍,提高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MOOC平台,例如:edX、Coursera、Udacity、FutureLearn、网易云课堂、果壳学院等等。噢对了,还有迈思君最近的新欢:哔哩哔哩。

写在最后

在家除了学习,同学们可别忽视锻炼身体!

如果你出现头疼、眼花、乏力、腰酸背痛等症状,别担心,你并没有被病毒青睐,可能是在床上躺了太久了。

记得学习之余也别忘了多喝水,学习完了可以做做瑜伽和室内健身操。

毕竟,我们都不想在家宅出肚腩来了。



转自:上海第一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