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属精神病范畴,患者极端痛苦,丧失劳动力,并且都有严重的自杀倾向,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患者死于自杀。它不是短期的情绪,不是个性缺陷,也不是人格软弱的表现,根据患病因素可分为外因性抑郁和内因性抑郁:由外界因素造成,如工作、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诱发的情绪抑郁,是外因性抑郁;由大脑神经介质紊乱等内在因素引发的情绪抑郁,是内因性抑郁。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抑郁症,和年龄、性别、性格没有任何关系。而据相关研究发现,目前抑郁症呈低龄化,不少八九岁的孩子也可能患有。这种病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往往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不良的心理压抑情绪造成的。
孩子常见心理压抑6种表现
1.入睡困难、质量不高
具体表现:睡觉时在床上辗转反侧,很难入睡,即便是睡着了睡眠质量也不好,总是没精神,困乏的状态。
对策:在孩子入睡前,和孩子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或让孩子坦诚布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便减轻孩子的顾虑和压力,从而改善孩子的睡眠。
2、食欲不振
具体表现:对食物失去兴趣,即便是看见自己平时最喜欢的零食也提不起精神。
对策: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可适当调整饭菜种类和口味。

3.各种疾病“缠身”
具体表现:孩子经常说自己肚子疼、头疼等,或者总感觉自己不舒服,但却没有明确症状,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即便是到医院检查医生也发现不了病情。
对策:孩子可能真没“病”,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精神高度紧张引起的。作为家长,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家庭氛围。
4.攻击性行为
具体表现: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明显,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时,一不顺心,就大吼大叫,甚至直接通过动手等方式表达不满。
对策:不要大声呵斥孩子,更不能动手打孩子,而是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孩子之所以有攻击行为,可能不是因为孩子天生有攻击性,而是因为其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不要以教育的口吻告诉孩子做什么、如何做,而应尽量肯定孩子的行为,放手让孩子自行处理。
5.精神紧张,过度忧虑
具体表现: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孩子总是过度紧张,胆小怕事,一旦遇到问题,总往不好的方面想。做事畏手畏脚,前瞻后顾。
对策:多给孩子看一些正能量的书籍和影视,告诉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旁边,给他做最有力的臂膀。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6.说谎和欺骗
具体表现:孩子总是喜欢说谎,欺骗家长、老师和同学,做错事习惯通过撒谎来掩盖,甚至还有小偷小摸的行为。
对策:孩子出现说谎和偷窃行为,可能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靠武力解决,而应把事情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害处告诉孩子。如果说谎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心理医生了。
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困难
症状:孩子学习困难,甚至有厌学的情绪,玩的时候各种兴高采烈,一让看书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表情不自然,甚至痛苦不堪。
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贪玩不爱学习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学习困难。
原因:学习困难多是由于家长教养方式不当,给予的压力过大造成的。
策略:作为家长切不可通过打骂等武力方式强迫孩子学习,而是改变教育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痛苦,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必要时甚至通过休学、停学等方式让孩子暂时休整。情况严重时,有必要向医生寻求帮助。

2.多动症
症状:和其他孩子相比,孩子异常活泼。他整天坐立不安,爬上爬下,上蹿下跳,一刻都闲不住,此外还是个话唠,特别爱说话,一讲起话来就滔滔不绝,还夹杂着很多手势。
孩子的这些行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调皮捣蛋,而是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协调能力差,自制能力差,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绪不稳,易发怒而且还特别敏感。
原因:孩子患有多动症,除先天因素外(脑部有轻微损伤或天生就属于活动型),多是由于家长给予的压力过大引起的,如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严格,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等。
策略:一旦孩子患有多动症,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到,孩子是真得病了。对于孩子的行为,要多理解、宽容,孩子犯错时,切不可一味指责孩子,而应尽量安慰他,另外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给孩子服用一些镇静剂,以便减少他的活动量,同时尽量给他安排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
3.青春叛逆
症状:孩子总是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让朝东偏朝西,不让做的事情非要做。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耍性子。
原因:青少年之所以产生叛逆心理,是因为对自身的成长太快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此时的孩子自我意识和好奇心都极强,他们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追求潮流,一旦和家庭中传统教育观念碰撞,就难免会产生矛盾。
对策: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切不可使用武力,不能打骂,也不能粗暴批评,而是耐心和孩子讲道理。家长要转变角度退居“幕后”,把主动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协助孩子做决定,用“商量”的口吻和方式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和成绩都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注重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有不对的苗头就要重视起来,否则,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毁灭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