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站到对方那边去

【刘文明专栏】
先站到对方那边去
原创作者|刘文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那天,女儿在家庭三人微信群上说,她好紧张!因为她正在准备周末的普通话考试。其中有一项是机考,不可以打草稿,就某个话题,要讲够三分钟。女儿说,她想考过一甲等次,所以感觉特别紧张。
要是在以前,只要一听到女儿有紧张、害怕之类的消极情感表达,我就会立即本能地冒出这样的话:孩子,真的好没出息啊!这有什么好紧张的!不就是一次考试、比赛、表演吗?紧张就说明你还没有准备好,还要继续努力!
说完的结果,每回差不多都是一样,孩子蔫蔫的,我自己也悻悻的。然后,不欢而散,大家都觉得很无趣,话题被我聊死了。
可是这回,我彻头彻尾地换了一种思维。看到孩子的信息后,我对孩子说了三句话:
爸爸15年前考普通话,涉及到我能否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虽然爸爸那时候差不多已经工作了10年,虽然考试的地点就在我们自己学校,但爸爸还是和你一样,好紧张好紧张滴说。考试之前超级紧张,考试现场更加紧张,特别是在与考官现场对话时,简直紧张得不要不要的,感觉连话都说不好了。所以,紧张是正常的。
不过,越是感觉紧张,越是知不足,便是越加认真准备,抓紧备考,有针对性地攻那些容易读错的字,练习即兴说话的技巧。老爸我那次还是以还算不错的成绩把考试收了尾:考了个二乙。
就我所知,你的普通话水平是杠杠的,字咬得准,声音甜美且有力。而且你一路走来,都是小主持人、大班长啥的,现在还是你们海南大学广播台的播音员。请对自己的普通话怀有信心,再加上你的刻苦训练和攻关,你一定会在评委面前充分展示和发挥好的,一定会打动评委的,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对此,爸爸充满信心!
我这话一说完,她妈跟了一句:加油!放松心态,重在过程。
这一段聊天,我敢肯定,孩子一定怀着愉快的心情看完的,而且越看越觉得信心满满。因为我,说完这段话后,自己心情特别美好,她妈的心情也很不错。

不得不说,我这回的改变,和当天下午听的一次心理工作讲座不无关系。
那堂讲座是心理教育专家苏亚玲教授讲的。在讲到心理工作“越解释越对立、先跟后带”的内容时,她给我们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上身赤裸的男主人公惊悚的眼神里,看到周围的人,要么是“露出尾巴”的,要么是张开大嘴露出“獠牙”的,要么是“眼露凶光”的……总之,每个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上前“吃”他身上的肉——很显然,这在医学上叫做“被害妄想症”。
出于本能的防护,男主人公立即操起家伙,准备发起防御式袭击。
防暴警察来了,荷枪实弹,而且直接把枪口对准了他。
这时,一位警察和善地看了一眼男主人公,当着他的面,一件一件把自己脱的得一丝不挂,走到他面前,和他并肩做出防御的样子。警察转过头告诉他:我和你是一起的,他们也想吃我的肉。你不要怕。我们打不过他们,我们不能动手,只能保存实力。
短短的两句话,缓解了男主人公的紧张。他慢慢放下武器。警察交代有关人员带他去检查治疗。一场干戈立即化为玉帛,危机得以化解。

不得不佩服,这位警察是一位高手。关键时刻,他“脱衣入局,先跟后带”,胜似千军万马。
再回到孩子说她考试紧张这个话题上来。她向我们表达出来,想得到的回馈一定是我们温情脉脉的理解和宽慰,而绝对不是劈头盖脸地批评和说教。实际上,做人的工作是非常难的。直来直去、冷冰冰、硬碰硬往往难以奏效,甚至只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很多时候,在关键时刻,先不急着谈对错,不急着讲道理,而是先试图走进别人的战壕里、心坎里,和别人站在一起,与其共情,成其“盟友”,才能在瞬间赢得其信任,才能去和别人无阻碍交流,才能更加容易把别人的心墙打开,和别人产生共鸣,最后才能水到渠成地带着其,走到你想要带其到达的方向,实现你的助人目标。

作者简介:刘文明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负责老师。被学生誉为“学生之友”。“校长传媒”公众号专栏作者。偶有相关教育心得和观点散见于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青年报及中国教育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