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家庭教育 | 八年级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家庭教育 · 八年级

孩子初二了,但问题一点儿不比以前少多少。长大了的孩子,不论是男孩儿女孩儿,总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令我们操心。

压力过大



我们总听到孩子抱怨,自己的压力很大,有时我们也难以理解,甚至会觉得,孩子不就上个学,读读书,难道还有我们养家糊口的压力大吗?

殊不知,孩子们是真真切切的“压力山大”。

(1)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初中阶段是自我评价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时的初中生最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自己不被别人认可时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聪明,怎么也考不好等等。

(2)封闭心理,不愿与人沟通。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起来,并且不喜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使得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愿对家长说,与家长产生所谓的“代沟”等现象。

(3)缺乏心理承受挫折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是童年时期与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时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但也夹杂着幼稚的想法,这种特殊的心理使得孩子没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

(4)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情结,不惜花巨资让孩子有个好的学校、好的成绩。其实啊,在孩子的心目中,很清楚家长的期望,如某一次考得不好,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5)学习任务重,竞争性强。

孩子在学校面临着各种作业、老师的督促、同学之间的较量等,还担负着家长的期望和嘱托。所以,孩子们一旦受到某些挫折,很容易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压力山大的孩子们

热衷追星



我们有时发现,孩子总是沉迷微博,关注年轻好看的男孩女孩,老是说着什么打榜、超话签到之类的。让我们不禁感慨,要是追星这劲头要是用来学习该有多好。

(1)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要诋毁

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某些歌星、影星出现崇拜的现象很正常,我们要用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来看待这种心态,不能大惊小怪。

如果我们这时对孩子所崇拜的影星进行诋毁,孩子就认为你不理解他和他有代沟,从而关闭沟通的心门,甚至会有更逆反的现象出现。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家长可以向孩子请教这位明星的过人之处,或者是孩子为什么喜欢他。

如果这位明星是个操守健康的偶像,那我们就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孩子的成长进步;如果这个榜样有人格缺陷或是比较肤浅的,那我们就帮助孩子挖掘偶像的优点,帮助孩子正确地追星(以乖乖虎苏有朋为例,他不仅仅是个歌星、影星,最主要的是他在歌唱事业如日中天时也不忘自己的学业,当年在台湾理工科系排名第五)。

(2)引导孩子追而不狂,理性思考。

青少年正处在被光环吸引的年龄阶段,因此极易被明星的外表、动作等等所吸引追星,从本质上说是孩子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家长理性对待即可但如像杨丽娟追星那样失去理智,家长就应该及时引导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懂得“保持理性”,做到“追而不狂”“不丧失自我”。

(3)树立高雅榜样,拓宽视野。

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素质的家长,应该深入浅出地把有品位的文化和艺术介绍给孩子。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多带孩子观看一些艺术表演,如交响乐、芭蕾、话剧、戏曲等。

让孩子除了知道小燕子赵薇,也让孩子知道警界女神任长霞;既让孩子知道周杰伦,也得让孩子知道太空英雄杨利伟等等。多些选择,孩子的理想天空才不会一枝独秀,才不会茫然如杨丽娟。

(4)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过失。

如果自己的孩子因追星出现了一些现象,如成绩下降了、缺课了、对家长说谎了等等,我们千万别漠然处之,一定要冷静处理,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不能行为过激,比如杨丽娟的父亲只会一味地顺从,而不知道如何引导以至于出现了那样悲惨的结局。



孩子们总有各种可以追的爱豆

理财观念

俗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孩子身上总会有点零花钱,我们不妨借此机会,教会给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也要让孩子有“理财”的意识。

(1)不要随意给孩子零用钱。

从小宠着孩子,要多少就给多少,会造成孩子一种不良的消费心理,孩子会想,反正我要什么他们给什么,有钱不花白不花,花完再要,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家长不要溺爱,要少给孩子零花钱。

从小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并且都是名牌,长期被这么宠着,他觉得自己的愿望随时都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就会变成愿望必须瞬间得到满足的人。如果孩子讨要零花钱,家长可以给适量的金额,同时提醒他,要学会为特殊的事情攒钱。

(2)不将零花钱当做控制孩子的手段。

有的家长把零花钱作为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的手段,以此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我们认为把金钱与情感、行为联系在一起,会使孩子产生一定的金钱焦虑症,渐渐深入孩子的灵魂。

很多成年人不良的金钱观、消费观,如过分小气或奢侈浪费,大都是来自记忆深处儿时的经历。可以说,用钱来奖励或惩罚孩子偏离了教育的正确目标。

(3)不要避讳和孩子谈钱

也许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说起钱来会不由想到一个词“铜臭气”,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总是对钱的话题退避三舍。在很多家庭,父母不让子女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告诉孩子钱有什么用,一些家长甚至跟孩子说,谈钱是件粗俗的事。

(4)让孩子知道家长挣钱的方式。

其实,像学习其他事物一样,理财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失败,才能走向成功。越早对孩子进行理财训练,便越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孩子之所以乱花钱,是因为觉得家长挣钱很容易,一般家长很少把自己工作的情况讲给孩子听,至于挣钱的辛苦,更是不愿意让孩子知道。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懂得珍惜家长的劳动。不要轻信那些天上掉馅饼的骗人把戏,或是少投资,多回报的金融陷阱

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劳动观念,让他知道勤奋工作与金钱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说,这关系到孩子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

(5)交给孩子理财的具体方法。

①【储蓄】:为孩子建一个“小银行”。让孩子自己去存钱,由他自己保管账户,并对自己的账户负责。孩子总是希望账户上的钱越多越好,一有钱就会存进去,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了。对消费欲望比较强烈的孩子,家长可以规定他每次花钱的金额不能超过账户金额的30%,这样,他买东西时就懂得要精打细算。另外,要告诉孩子,他必须尽一些义务,比如,逢年过节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点小礼物,这样孩子就会省些钱来孝敬老人。

②【收藏】:如果孩子对哪类收藏感兴趣,可以鼓励孩子用手里的钱购买,这样不但能陶 冶情操,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孩子对自己所属物的管理,以及整理收纳的能力。

(6)家长要控制自己,理性消费。

孩子几乎事事都在效仿家长,有些父母在金钱上从不做预算,或做了预算却不执行,孩子就不会在花钱时有所打算。在子女4岁以后,父母就可以教他们一些存钱和花钱的道理,并且为将来的可预见的消费存钱,做到言传身教。

家长不要随大流去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不攀比,不奢侈,不浪费,有计划地花钱。家长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如果家长在外出游玩和聚会方面大手大脚地花钱,无形中会让孩子学会过度消费。如果家庭的欢乐都是建立看电影、度假、进主题公园、聚餐上孩子就会把快乐等同于消费。父母应该想办法让孩子意识到家人共度开心时光比花多少钱更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