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进入初中,青春期也悄然而至
家庭教育 · 七年级
初中是孩子成长中个性转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迅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时常表现出叛逆、任性的行为。 随之而来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因此常常会听到家长的抱怨声:
“不如小时候省心呢,越大越不听话”。
孩子出现“叛逆”,是每位家长都要面对的现实。
同时,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逐渐成熟,他们开始萌芽对异性懵懂的好感,有了较为强烈的性别意识。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平缓地度过这一段的青春期?
1
适应初中生活
(1)家长积极面对,多方面了解孩子。
倾听孩子诉说学校的事情,不妄加批评和评论,多和孩子、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多方面了解孩子。家长首先接受学校的“清规戒律”,从思想上和学校保持一致,孩子才容易与学校达成一致,接受是适应的第一步,如果家长对学校的制度“抱怨声声”,那么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适应起来就更加困难。适应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将新信息直接纳入并认同,顺应是对新信息通过自己训练实践而接受。
(2)帮助孩子建立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法。
(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良好习惯。
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孕育孩子性情的最佳场所,爱的凝聚力量是强大的。尊重和爱主要是在家庭中学到的。良好的习惯也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培养的。
(4)帮助孩子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家长鼓励孩子尊重老师,让孩子找到每个教师的优点和特点,介绍新认识的同学,并且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有必要时要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必要的情况下要给孩子找伙伴。家长应有意识扩大孩子的交友圈。如:可以和同学的家长商谈,周末邀请同学活动或是郊游等。
(5)帮助孩子制订晚上和周末计划以及短期学习目标。
(6)让孩子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提醒:
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基础的。父母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学会面对孩子承认错误。必要时要对孩子说“对不起”。
②要求孩子做到的习惯,家长也要不折不扣做到。


初中生活
school
2
接纳孩子的变化
(1)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导致反抗意识产生。
①青春期萌动。开始有心事、逐渐与父母疏离、或是孤独寂寞、或是消沉无精打采、或是做事鲁莽冲动、自卑烦恼、对家长的关心视为监管和不信任,有的孩子沉迷网络等等。
②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认识问题有片面性,情绪波动大,易激动,感情易冲动。
③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但还很不全面。
(2)正确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反抗。
规律:接纳一影响一自我改变。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明白孩子的反抗是青春期特定产物、孩子的反抗意味着“长大”,在我们家长正确引导和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修正及觉醒中,孩子的反抗会逐渐减弱或消失,那时候就是孩子真正长大的时候。
(3)倾听孩子的心声,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面对孩子的“无理”,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事情的缘由,从孩子诉说事情的原委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事情本身、孩子的观点。 听出问题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价值观念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责怪、埋怨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会有一种想逃避父母的想法有事也不会再和父母沟通。我们了解孩子的信息越来越少,要处理问题也就更难。
孩子有矛盾、有困难,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探讨应对方法,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解决困难,或是家长先心平气和地发现孩子的长处,给予肯定,再让孩子从事情中找到自己好的一面,不恰当的一面,哪些方面可以改变等等。这样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夫妻关系融洽、亲子关系和谐是孩子学习生活稳定进步的关键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得到理解、尊重、平等、欣赏、鼓励、支持和肯定
会爱才是真爱:
①不抱怨、不指责,勇于承担责任。
②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做到理解、尊重、平等、支持和信任
③批评时注意态度,贵在引导,饭桌上不谈事。
④放开但不放任,宽恕但不放纵。
⑤适当地向孩子表达爱意。
⑥让孩子参与家中事务(如让孩子安排周末一天的行动)。



青春的懵懂
The young
END
初中是孩子成长中个性转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会迅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时常表现出叛逆、任性的行为。 随之而来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因此常常会听到家长的抱怨声:
“不如小时候省心呢,越大越不听话”。
孩子出现“叛逆”,是每位家长都要面对的现实。
同时,在这个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逐渐成熟,他们开始萌芽对异性懵懂的好感,有了较为强烈的性别意识。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平缓地度过这一段的青春期?
1
适应初中生活
(1)家长积极面对,多方面了解孩子。
倾听孩子诉说学校的事情,不妄加批评和评论,多和孩子、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多方面了解孩子。家长首先接受学校的“清规戒律”,从思想上和学校保持一致,孩子才容易与学校达成一致,接受是适应的第一步,如果家长对学校的制度“抱怨声声”,那么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适应起来就更加困难。适应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将新信息直接纳入并认同,顺应是对新信息通过自己训练实践而接受。
(2)帮助孩子建立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法。
(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良好习惯。
家庭关系的和谐是孕育孩子性情的最佳场所,爱的凝聚力量是强大的。尊重和爱主要是在家庭中学到的。良好的习惯也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培养的。
(4)帮助孩子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家长鼓励孩子尊重老师,让孩子找到每个教师的优点和特点,介绍新认识的同学,并且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有必要时要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必要的情况下要给孩子找伙伴。家长应有意识扩大孩子的交友圈。如:可以和同学的家长商谈,周末邀请同学活动或是郊游等。
(5)帮助孩子制订晚上和周末计划以及短期学习目标。
(6)让孩子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提醒:
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以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基础的。父母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学会面对孩子承认错误。必要时要对孩子说“对不起”。
②要求孩子做到的习惯,家长也要不折不扣做到。


初中生活
school
2
接纳孩子的变化
(1)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导致反抗意识产生。
①青春期萌动。开始有心事、逐渐与父母疏离、或是孤独寂寞、或是消沉无精打采、或是做事鲁莽冲动、自卑烦恼、对家长的关心视为监管和不信任,有的孩子沉迷网络等等。
②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认识问题有片面性,情绪波动大,易激动,感情易冲动。
③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但还很不全面。
(2)正确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反抗。
规律:接纳一影响一自我改变。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明白孩子的反抗是青春期特定产物、孩子的反抗意味着“长大”,在我们家长正确引导和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修正及觉醒中,孩子的反抗会逐渐减弱或消失,那时候就是孩子真正长大的时候。
(3)倾听孩子的心声,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
面对孩子的“无理”,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事情的缘由,从孩子诉说事情的原委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事情本身、孩子的观点。 听出问题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价值观念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责怪、埋怨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会有一种想逃避父母的想法有事也不会再和父母沟通。我们了解孩子的信息越来越少,要处理问题也就更难。
孩子有矛盾、有困难,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探讨应对方法,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解决困难,或是家长先心平气和地发现孩子的长处,给予肯定,再让孩子从事情中找到自己好的一面,不恰当的一面,哪些方面可以改变等等。这样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夫妻关系融洽、亲子关系和谐是孩子学习生活稳定进步的关键其实孩子需要的是得到理解、尊重、平等、欣赏、鼓励、支持和肯定
会爱才是真爱:
①不抱怨、不指责,勇于承担责任。
②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做到理解、尊重、平等、支持和信任
③批评时注意态度,贵在引导,饭桌上不谈事。
④放开但不放任,宽恕但不放纵。
⑤适当地向孩子表达爱意。
⑥让孩子参与家中事务(如让孩子安排周末一天的行动)。



青春的懵懂
The youn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