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孩子长大不爱和爸爸妈妈沟通怎么办?

you

家庭教育 | 六年级
孩子升到六年级之后,是否发现孩子开始不爱和你说他们的学校生活?不经常和你们说他们在想些什么?是否发现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突然变得有些困难?经常玩着手机和朋友们聊天,却和你们说几句话就开始不耐烦?
究竟是为什么呢?
鼓励孩子与父母沟通
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反而和父母变得生疏了?
(1)孩子“成人”感的出现。
(2)有秘密愿意告诉同伴,而不愿与家长交流。
(3)学校压力大,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机会。
(4)孩子与家长没有共同语言。
(5)孩子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才能改善呢?
(1)正确认识和尊重青春期的孩子。
(2)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3)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
(4)与孩子交谈时,多倾听少唠叨。
(5)要与时俱进,与孩子换位思考。
(6)学会欣赏孩子,掌握谈话技巧。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有些话总在不经意间伤人
第一句:“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 在平常生活之中赏识你的孩子,
翘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说话。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一言堂”的后果并不理想。
惧怕不等于信服, 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
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
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贼”的帽子扣不得,接纳孩子的缺点,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不要怕孩子顶嘴。
第七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错”,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给孩子传递正面的信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九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明白让孩子成为优秀生的关键在哪里,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了解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口中最具魔力的五句话】
有些话或许会比斥责更有效
1.“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父母免不了会责备、批评孩子。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将孩子和事情分开,批评的时候要批评孩子做的事,而不是批评孩子本身。这样,孩子会明白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但自己并不是一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爱你”,既让孩子容易接受批评,又能提醒家长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不是处罚他,而是帮助他分清对错。如果能做到这点,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就比较容易保持冷静了。
2.“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想让孩子不做某件事或者去做某件事,建议家长这样说:“你自己来做决定吧。这么说,既让孩子拥有决定权,又让孩子明白必须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
举个例子。孩子们在家里大声吵闹,家长可以对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吧,是想安静地在家里玩,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后,孩子们没有给出答案,但依然高声喧哗。这时,家长可以对他们说:“我明白了,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既让孩子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又不会使家长遭致女儿和小伙伴的反感,因为孩子们知道:是他们用实际行动选择了这个结果,是他们自己做的决定。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小明可以吃巧克力,那我也可以吃。”“多多买了一辆小汽车,所以我也要一辆。”这是孩子的简单逻辑,孩子经常用它来跟家长讨价还价。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人只有在真正需要某样东西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姐姐的书包坏了,并不意味着弟弟也要买个新书包;哥哥配了一副眼镜,并不意味着妹妹也要配眼镜。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的行为让家长生气,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你可以说:“宝贝,家里好乱啊,我的头都要晕了,你能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
一个“帮我”,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责怪,更乐于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再比如,饭的时间到了,孩子却在不停地唱歌。你可以说:“我真想在饭后洗碗的时候听到宝宝的歌声啊,你可以试着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可以让他不把你看作对立面。
5.“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孩子有时会由于生气或激动而情绪失控,这时他无法说清楚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地大声喊叫:“我讨厌你!”“我不要你!”在这种状态下,小家伙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
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温和地问他:“你其实是想说什么?”还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答案给他:“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哥哥抢了你的玩具?”孩子会通过回答“是”或“不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经过这样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会逐渐学会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家长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亲子关系是需要学习的
我们可能都是头一回为人父母,孩子也是头一回为人子女,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对于亲子关系都是需要学习的。
我们惯常以最随性的姿态面对家人,说话不过闹、脾气不控制,甚至有时候会将外边儿的情绪带到家中来,将隐忍留给外人,将暴躁留给家人。
这样当然是不对的,亲子关系同样是需要经营和呵护的,爸爸妈妈要学习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控制脾气、如何教导孩子。而孩子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如何与父母表达自我。
当孩子年岁渐长,我们喜于他们的成长,却也失落于他们与自己不再亲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