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家庭教育 | 如何让小朋友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上)

家庭教育 | 小班篇

到了九月份,就是入学的时候。孩子稍大些的家长,无一不欢呼,终于把小魔头送回学校,交到了老师的手里,自己可以放松放松了。

然而,还有一群家长,依然整天挂念着孩子,在学校待得习不习惯,今天哭了没有,有没有好好吃饭等等问题——他们就是刚上幼儿园的家长们。

小朋友在初上幼儿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解决五大问题

(本期内容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为前三点,下为后两点)

Ⅰ、帮助孩子了解环境

Ⅱ、指导孩子表达自己

Ⅲ、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Ⅳ、培养孩子睡眠习惯

Ⅴ、培养孩子分享意识



① 帮助孩子了解环境

小朋友们初次上幼儿园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自然而然的会产生焦虑,这份焦虑的心情不仅是孩子的,更是父母的。

很多小孩子都会在入园的几天里一直的哭闹,让爸爸妈妈心疼不已,有很大的原因是在于初次离开父母,内心的不安全感造成的。如果爸爸妈妈很晚甚至是最后一个接走的,更会造成小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

如何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

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爸爸/妈妈一会儿就来接你”来欺骗孩子,我们可以和她说“乖乖睡午觉,吃过晚饭,爸爸/妈妈下班就来接你了”,用确切的事件来告诉孩子,并且及时(尽量早)接走孩子,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很爱他们,一下班就来接宝贝。

因为孩子可能实际上害怕的是:爸爸妈妈总是最后一个来接我,我害怕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父母通过实际行动来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爱你,去幼儿园是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成长的更好,给足孩子安全感,来消除初上幼儿园的恐惧、焦虑。

② 指导孩子表达自己

有些小朋友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就不怎么会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

因此,爸爸妈妈就十分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不会主动表达自己想要去洗手间之类的想法,而造成对幼儿园的抗拒。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引导孩子多去表达自己。

  1. 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引导孩子来表达自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如果气氛比较严肃或比较沉闷,孩子会更加恐惧表达,从而拒绝讲话。
  2. 让孩子多听音乐、听故事。通过听音乐、听故事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去记忆音乐、故事,从而达到表达能力锻炼的效果。
  3. 多去公共场所玩耍,增加交流机会。在和他人交流时,我们尽量不去说:我家孩子不太爱讲话。这一类的话,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认为:哦,自己就是不太会说话。我们让孩子与孩子之间自然的交流,同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孩子积极表达自己

③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当孩子有自己吃饭的意愿的时候,放手让他去试。不用担心饿到孩子,老话常说: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让孩子在不烫到自己的情况下,让他自己进食,不仅孩子在吃到食物的时候或得到了快乐,更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在孩子自己吃饭的时候,家长应当多给予鼓励,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也要少指责、少埋怨,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独立习惯的养成。

除了吃饭,孩子上洗手间、穿衣、穿鞋等等,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都可以鼓励孩子自主完成。平时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绘图本、故事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