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某些学生对老师没有了敬畏感?
原来的学生非常敬畏老师,在路上远远地看到老师,就躲藏起来。见了老师很恭敬,感觉老师的形象很高大。孩子们特别听老师的话,哪怕不听家长的话。那时候学生看老师是仰视的。
现在的学生看老师是平视的。原因是现在人们观念变了,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看重的是经济收入,对其他漠然了。受家长的影响,孩子对老师的认识也随之漠然了。再说,现在法制意识强了,老师也不敢怎么样学生,学生又怎么会怕老师呢?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一个职业而已。
对老师没有敬畏感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学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或多或少懂一些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知道老师对学生不能有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校规章制度、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和老师的教导不放在眼里,不予理会,诸如上课说话、玩东西、吃零食、不做作业、不参加打扫卫生等都是令班主任经常头疼的日常小事,更甚的是家里再有一个不讲理,还护犊子的家长,那就更骄横跋扈,肆无忌弹,就敢顶撞老师,甚至邀帮结伙殴打老师,如果老师忍奈不住,与他们肢体冲突,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报处分、调离岗位,甚至停职、辞退、开除。
对老师的敬畏在哪里? 很多时候倒反是老师敬畏他们,说好话,乞求他们不要捣乱。

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越来越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家庭教育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对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孩子从小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还有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或是工作压力较大,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常常用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殊不知对孩子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身体力行,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感恩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等。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是不完整的,缺乏对他人的尊重,甚至于形成自私、偏执的性格。
二、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重知识,轻德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学校都是过于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同时也把这些作为教师的重要考评依据,造成了学校德育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
当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缺乏有力的抓手,也是学生对老师缺乏敬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问题,是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生时的一个普遍困境。教师教育学生不当,导致教师遭到学生或家长的反对、羞辱甚至攻击,还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处罚,这些现象在校园里并不少见,使得教师面对学生违纪时,不敢管,不愿管。一些行为散漫的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两会有不少委员提出建立中小学教育惩治制度,个别省份已经开始制定政策,准备试行。
当然,也有些教师缺乏师德修养,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但这在校园里毕竟是极少数。
三、社会氛围方面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困境”,这一矛盾,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素质教育必然是中国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但诸多社会现实使中小学逃脱不了应试教育,这也加深了老师与学生和家长的矛盾。
社会上也缺乏对老师应有的尊重。有些地区老师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但大多数地区老师处于一个弱势地位。最简单的一个现象,各地贴吧里面存在不少对老师评论、批评甚至侮辱谩骂的帖子,而评论医生、公务员等职业的帖子却较之少很多。说起来尴尬,确是事实。
在我们提倡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里,学生不是非得对老师“畏”,但“敬”是一个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底线,也是一个社会对待教育、教师的底线,否则,“师道之不存”不仅是教师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学生对老师为什么没有敬畏之心?
一问我们的社会。当今社会,只要出现与学校有关的新闻,很多一部分都是负面新闻,今天哪个老师打孩子了?明天哪个老师打麻将被撤职了?感觉只要与学校和老师有关的新闻都能够博得众人的眼球,再加上一些不良媒体的夸大和推波助澜,使得学校和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低,让孩子感觉我犯错误是应该的,你管我我就举报你,我就通过各种媒介曝光你。老师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何来让学生去敬畏你?
二问我们的家长。现在的家长法律意识非常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极力推崇学会保护自己,不能够受欺负,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有些家长所做的不尽人意,本来孩子在学校犯错误就应该提出批评,老师也是为孩子好,可是这些家长就不干了,状告学校,状告老师,在孩子面前一点都不维护老师的权威,这些家长的所作所为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那就是感觉老师没有什么可怕的,老师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凭什么去敬畏他。
三问我们的学校,现在我们的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讲究学生和老师地位平等,一切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处在了一个从属的地位,对于学生和老师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处理的就是老师,使得老师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这样的做法让老师如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又怎么能让学生对教师有敬畏之心?
四问我们的老师,现在的老师很多只教书不育人,不是不想育人,而是不敢育人,社会对于老师的看法,家长对老师的看法,学校对老师的看法,使得老师这个职业成为了高危职业,只管教好自己的学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和学生接触就不接触,拉开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距离远了,感情就淡了,存在的关系只是教与被教,何来敬畏之心!

教会孩子敬畏老师,受益者是孩子
也许对于教师的待遇和体制内问题,我们普通人无能为力。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至少可以教孩子敬畏老师。
以前把教师尊称为先生,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民国大字不识一个的土军阀都会对先生礼让三分。
古代拜师是要举行仪式的,而且庄严隆重,目的在于激发弟子对文化修养的渴求,增强先生的责任心,同时更是树立先生的权威。因为同样一句话,通过普通人之口说出来,和通过有权威的人说出来,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尊敬老师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尊敬老师和孝敬父母一样,体现的是个人品行和感恩心态。不讲品行,不思感恩,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不尊敬老师的人,也往往不会孝敬其父母。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一个学生,哪怕他再吊儿郎当,只要他对老师还有敬畏之心,对父母还有孝敬之意,转化他就不是什么难事。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把父母和老师都不放在眼里的时候,恐怕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拯救了。
尊敬老师符合学生的利益。大凡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当学生对老师爱理不理时,老师的课就可能上得干瘪瘪的,难以发挥正常水平;相反,当学生毕恭毕敬聆听时,老师往往会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说尊敬老师,表面上是老师得到了尊敬,实际上真正的受益人是学生。
现在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其实,这和现在的老师“不敢管”或“管不了”学生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不敢管,问题愈严重;问题愈严重,愈不敢管。如此恶性循环,便埋下了悲剧的祸根。
为什么老师“管不了”学生?
因为在许多学生心目中老师“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知道,哪怕再野蛮的人在他敬畏的人面前也一定会规规矩矩的。可由于许多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心理,如果老师管他,就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老师往往“不敢管”学生。

为什么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心理?
因为在社会大环境中,教师并没有受到尊崇,而孩子的价值取向是直接受社会环境影响的。
过去,遇到孩子不听话,家长会寄希望于学校。他们说:“等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时,还不忘再三叮嘱:“不听话,你就打!”
小时候,孩子几乎都是怕老师的,再不怕父母的孩子,对老师还是有些敬畏的。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连老师也不怕了。不但不怕老师,还辱骂老师、恶搞老师,甚至像视频里这位小孩那样打老师。
现在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被称作是“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衫”的孔乙己先生。为什么会有“内地的教师、老人、小孩到港旅游不享受打折”的新闻?因为他们旅游时一般不购物。
以前学生顶撞老师是大逆不道的严重事件,现在却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这些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缺失管理的学生是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更何况是那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拜师时,要在孔圣人画像前三叩九拜以示隆重。先生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哪怕太子不尊师也会受到责罚。“程门立雪”就是古时尊师的典故。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热情正在消退。
一位中学老教师坦言:“这几年,我当老师体会不到自豪的感觉。”
人应该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古语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所以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故事。

教会孩子敬畏老师,是教育的希望
凡是教师不受尊重的地方,不仅学风败坏,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很高。
日本在二战失败后,把战略重心转向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教师受到国人尊敬。大约十年后,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今天我们也许感觉不到不尊敬教师的危险,但若干年后,我们可能将不得不为此品尝苦果。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教师(以色列谚语)”,共同营造尊师的社会大环境,才能真正走出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处境!
教师不受尊重,就是教育不受尊重。如果教育不被尊重,那么我们的一直引以为傲的精神追求又算什么?
一位老师感叹:卖菜的最怕教师,装修的最怕教师,导游最怕带教师团,只有学生最不怕教师。社会给了教师太多压力的期待,却唯独没有给应有的尊重,稍有不留神就可能被口诛笔伐,这样的结果太不公平。
请尊重每一位教师传授教育的权利,因为他握住的是每一个孩子的明天,没有对老师应有的敬畏,损害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尊严,无形中损害更多的是孩子的利益。
现在的学生看老师是平视的。原因是现在人们观念变了,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看重的是经济收入,对其他漠然了。受家长的影响,孩子对老师的认识也随之漠然了。再说,现在法制意识强了,老师也不敢怎么样学生,学生又怎么会怕老师呢?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一个职业而已。
对老师没有敬畏感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学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或多或少懂一些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知道老师对学生不能有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校规章制度、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和老师的教导不放在眼里,不予理会,诸如上课说话、玩东西、吃零食、不做作业、不参加打扫卫生等都是令班主任经常头疼的日常小事,更甚的是家里再有一个不讲理,还护犊子的家长,那就更骄横跋扈,肆无忌弹,就敢顶撞老师,甚至邀帮结伙殴打老师,如果老师忍奈不住,与他们肢体冲突,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报处分、调离岗位,甚至停职、辞退、开除。
对老师的敬畏在哪里? 很多时候倒反是老师敬畏他们,说好话,乞求他们不要捣乱。

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越来越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家庭教育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对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孩子从小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还有许多家长工作繁忙,或是工作压力较大,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常常用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殊不知对孩子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身体力行,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感恩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等。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是不完整的,缺乏对他人的尊重,甚至于形成自私、偏执的性格。
二、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重知识,轻德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学校都是过于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同时也把这些作为教师的重要考评依据,造成了学校德育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
当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缺乏有力的抓手,也是学生对老师缺乏敬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问题,是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生时的一个普遍困境。教师教育学生不当,导致教师遭到学生或家长的反对、羞辱甚至攻击,还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处罚,这些现象在校园里并不少见,使得教师面对学生违纪时,不敢管,不愿管。一些行为散漫的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两会有不少委员提出建立中小学教育惩治制度,个别省份已经开始制定政策,准备试行。
当然,也有些教师缺乏师德修养,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但这在校园里毕竟是极少数。
三、社会氛围方面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困境”,这一矛盾,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素质教育必然是中国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但诸多社会现实使中小学逃脱不了应试教育,这也加深了老师与学生和家长的矛盾。
社会上也缺乏对老师应有的尊重。有些地区老师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但大多数地区老师处于一个弱势地位。最简单的一个现象,各地贴吧里面存在不少对老师评论、批评甚至侮辱谩骂的帖子,而评论医生、公务员等职业的帖子却较之少很多。说起来尴尬,确是事实。
在我们提倡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里,学生不是非得对老师“畏”,但“敬”是一个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底线,也是一个社会对待教育、教师的底线,否则,“师道之不存”不仅是教师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学生对老师为什么没有敬畏之心?
一问我们的社会。当今社会,只要出现与学校有关的新闻,很多一部分都是负面新闻,今天哪个老师打孩子了?明天哪个老师打麻将被撤职了?感觉只要与学校和老师有关的新闻都能够博得众人的眼球,再加上一些不良媒体的夸大和推波助澜,使得学校和老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低,让孩子感觉我犯错误是应该的,你管我我就举报你,我就通过各种媒介曝光你。老师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何来让学生去敬畏你?
二问我们的家长。现在的家长法律意识非常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极力推崇学会保护自己,不能够受欺负,这本来是好事,但是有些家长所做的不尽人意,本来孩子在学校犯错误就应该提出批评,老师也是为孩子好,可是这些家长就不干了,状告学校,状告老师,在孩子面前一点都不维护老师的权威,这些家长的所作所为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那就是感觉老师没有什么可怕的,老师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凭什么去敬畏他。
三问我们的学校,现在我们的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讲究学生和老师地位平等,一切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处在了一个从属的地位,对于学生和老师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处理的就是老师,使得老师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这样的做法让老师如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又怎么能让学生对教师有敬畏之心?
四问我们的老师,现在的老师很多只教书不育人,不是不想育人,而是不敢育人,社会对于老师的看法,家长对老师的看法,学校对老师的看法,使得老师这个职业成为了高危职业,只管教好自己的学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和学生接触就不接触,拉开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距离远了,感情就淡了,存在的关系只是教与被教,何来敬畏之心!

教会孩子敬畏老师,受益者是孩子
也许对于教师的待遇和体制内问题,我们普通人无能为力。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至少可以教孩子敬畏老师。
以前把教师尊称为先生,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民国大字不识一个的土军阀都会对先生礼让三分。
古代拜师是要举行仪式的,而且庄严隆重,目的在于激发弟子对文化修养的渴求,增强先生的责任心,同时更是树立先生的权威。因为同样一句话,通过普通人之口说出来,和通过有权威的人说出来,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尊敬老师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尊敬老师和孝敬父母一样,体现的是个人品行和感恩心态。不讲品行,不思感恩,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不尊敬老师的人,也往往不会孝敬其父母。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一个学生,哪怕他再吊儿郎当,只要他对老师还有敬畏之心,对父母还有孝敬之意,转化他就不是什么难事。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把父母和老师都不放在眼里的时候,恐怕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拯救了。
尊敬老师符合学生的利益。大凡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当学生对老师爱理不理时,老师的课就可能上得干瘪瘪的,难以发挥正常水平;相反,当学生毕恭毕敬聆听时,老师往往会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说尊敬老师,表面上是老师得到了尊敬,实际上真正的受益人是学生。
现在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其实,这和现在的老师“不敢管”或“管不了”学生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不敢管,问题愈严重;问题愈严重,愈不敢管。如此恶性循环,便埋下了悲剧的祸根。
为什么老师“管不了”学生?
因为在许多学生心目中老师“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知道,哪怕再野蛮的人在他敬畏的人面前也一定会规规矩矩的。可由于许多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心理,如果老师管他,就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老师往往“不敢管”学生。

为什么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心理?
因为在社会大环境中,教师并没有受到尊崇,而孩子的价值取向是直接受社会环境影响的。
过去,遇到孩子不听话,家长会寄希望于学校。他们说:“等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时,还不忘再三叮嘱:“不听话,你就打!”
小时候,孩子几乎都是怕老师的,再不怕父母的孩子,对老师还是有些敬畏的。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连老师也不怕了。不但不怕老师,还辱骂老师、恶搞老师,甚至像视频里这位小孩那样打老师。
现在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被称作是“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衫”的孔乙己先生。为什么会有“内地的教师、老人、小孩到港旅游不享受打折”的新闻?因为他们旅游时一般不购物。
以前学生顶撞老师是大逆不道的严重事件,现在却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这些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缺失管理的学生是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更何况是那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拜师时,要在孔圣人画像前三叩九拜以示隆重。先生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哪怕太子不尊师也会受到责罚。“程门立雪”就是古时尊师的典故。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热情正在消退。
一位中学老教师坦言:“这几年,我当老师体会不到自豪的感觉。”
人应该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轨之事。古语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所以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故事。

教会孩子敬畏老师,是教育的希望
凡是教师不受尊重的地方,不仅学风败坏,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很高。
日本在二战失败后,把战略重心转向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教师受到国人尊敬。大约十年后,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今天我们也许感觉不到不尊敬教师的危险,但若干年后,我们可能将不得不为此品尝苦果。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教师(以色列谚语)”,共同营造尊师的社会大环境,才能真正走出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处境!
教师不受尊重,就是教育不受尊重。如果教育不被尊重,那么我们的一直引以为傲的精神追求又算什么?
一位老师感叹:卖菜的最怕教师,装修的最怕教师,导游最怕带教师团,只有学生最不怕教师。社会给了教师太多压力的期待,却唯独没有给应有的尊重,稍有不留神就可能被口诛笔伐,这样的结果太不公平。
请尊重每一位教师传授教育的权利,因为他握住的是每一个孩子的明天,没有对老师应有的敬畏,损害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尊严,无形中损害更多的是孩子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