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请注意,这些新型毒品盯上了孩子

来源:花生教育
2021.03.24
阅读:807
最近,一条关于“妈妈喂女儿吃毒品”的新闻,让我感到毛骨悚然:在父母眼里,孩子本应该是最纯洁的,怎么可以沾染上毒品?

受害者的妈妈,为了帮助女儿备战高考,给女儿买了一种可以吃了变聪明的药。这个药的名字,就叫聪明药。

刚开始,女儿吃完药之后,学习还真有了起色。比如: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成绩进步了,班级排名靠前了...

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药有一种副作用,那就是让人掉头发。看着女儿不停的掉头发,妈妈才意识到这种“聪明药”的危害性。

妈妈想让女儿停止用药,可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种“聪明药”是有毒瘾的,吃了就很难停下来。女儿不吃药,就会感觉到头痛、恶心,就连做题都不行了。

无奈,女儿只能自己偷偷在网上寻药,但是,这种药在网上根本找不到,最后找了一个相似的药,寻思着替代着原来的药吃。

但是,吃完新买的药之后,并不能解决头痛、恶心的问题。甚至,女儿还会产生幻觉,感觉有人要谋杀她,背后有人,有影子不停的晃动。

虽然药的副作用很大,但是女儿越来越离不开它,而且越吃越多。为了买药,女儿不得不编造各种谎言。直到妈妈察觉到不对劲,把女儿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得知,女儿新服用的药原来是摇头丸。

万万没想到,妈妈想帮助女儿提高学习买聪明药,却将女儿走向推向毒品的深渊!

看到这,你一定会好奇,聪明药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实际上,它是一种精神药。常见的聪明药有利他林、专注达,主要功效是提高人的专注力。

对于学生而言,吃完聪明药成绩可能会提高,但一旦断药,都会跟新闻里的女孩一样,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做题了,成绩也下降了。

为了维持服用期间的水平,必须吃更多的聪明药来维持。聪明药药瘾患者的大脑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专注到极致、紧绷到极致,也危险到极致。



而一个正常人长期吃聪明药,即使暂未形成毒瘾,也会给大脑和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医学上对聪明药的副作用是有明确定义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当一项任务要求即时反应时,精神振奋药物会增加人们的反应时间,而人们的认知能力也不会提高。结果表明此类药物能提高状态极差之人的认知能力,但会损害状态极佳之人的认知功能。”

聪明药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在中国,哌醋甲酯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严格控制的红色处方药。



左边是用药的,右边是没用药的。

左边一片红,说明增强的活跃区几乎胀满脑子。

北京高新医院主任医师徐杰说的:“到我们这戒毒的,超过一半都是从‘聪明药’开始,最后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

原来,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新型毒品,它们有的像邮票,有的看起来跟奶茶、跳跳糖等小孩儿爱吃的零食一样。

更可怕的是,好多孩子吸毒了还不自知,甚至还参与了贩毒过程。

还记得爆火的不含酒精也能嗨的网红饮料咔哇潮饮吗?

它不含酒精是真,但是能爆火的原因却是因为含有一种叫 γ-羟基丁酸的神经药物,喝了之后,能起到吸食K粉一样的效果。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成瘾症状,很难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包装的迷惑性,很多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你更想象不到,还有些毒品被伪装成孩子喜欢的小玩具、小零食,“奶茶”“跳跳糖”“邮票”“饼干”,可以说无孔不入。





















来源于人民日报



新型毒品“邮票”

拿“邮票”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致幻剂,呈白色结晶,没有气味,常人难以察觉。

并且皮肤接触就能起效,原形跟指甲一般大,包装上花花绿绿的贴纸,在孩子们中间大行其道。



更恐怖的是,由于孩子天然的低警惕性,他们很多“被上瘾”。而为了能持续不断得到毒品,他们开始以贩养吸,全然不知吸毒、贩毒的后果有多严重。

据吃过“邮票”的人说:

“一开始觉得自己是天使,身体越变越轻,跟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而后觉得自己不停往下坠,从天堂跌入十八层地狱。”

“吃到高潮时,会感觉自己的身体一点点变轻,能飞起来。这时候听音乐,不用耳朵听,用鼻子闻都能闻到音乐的味道。但那过后,就会很想死,身体不自觉就会想从楼上往下跳……”

海洛因、冰毒致人死亡的,大多是吸毒时间久,毒素破坏了整个身体;或者戒毒不成,毒瘾难耐之际求死。而“邮票”则是会让人在极乐之后立即有求死念头。

本以为尝个新鲜,最后上了瘾,即便是戒断,也无一例外都给此后的生活蒙上了阴影。

你是怎么接触到的毒品?搜到的答案看的我触目惊心。

比如“笑气”。有人不认识“笑气”,险些被骗:



有人已经吸毒还不自知,上网询问:



有人听信“吸毒减肥”:

我一个大学女同学居然听信他人“吸毒能减肥”的说法,自愿吸食毒品…

然后被室友举报到辅导员那边,现在退学在家戒毒呢。我真是服了!!!

她自从吸了毒,体重不但没下降,反而还上升了,身体也开始浮肿,没有之前好看了。

——知乎匿名网友

有人一不留神被下药:

我不吸毒,但是被下过两次。

第一次是聚会,也都是很多年前流行吸粉那时候。我也是大意了,想着朋友、同学都在,忘记看自己的杯子了,然后被一个人下了。

我也是有意识的,我赶紧叫我同学两人扶我出去,到酒店。还记得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头晕,晃,想吐,吐不出,太难受了。直到天差不多亮,才恢复意识。

后来这几年听说那个人继续吸这个玩意,被抓了。这玩意,那么难受,打死我都不会再尝试,别糟蹋自己的身体。

命是父母给的,我是要孝顺他们的,还要好好活着!

去爱他们,远离毒品,远离毒品的圈子!

——知乎网友:之乎者也

可怜又可气的是这些初中生,吸毒却并不认为自己吸得是毒品:

你们可能不知道,也或许没有接触和注意到,很多中学生吸毒,却并不认为自己吸的是毒品!

初二,坐后排的几个“社会哥”时常在上课偷偷用笔芯管吸食所谓的“K粉”,那几个男生体型偏瘦,脸颊凹陷,情绪易怒暴躁。

直到我和舍友说起我曾经的班级有人吸食这类毒品,她一脸不信“k粉才不是毒品”。我被惊到了,也许“认为不是” 就是让他们宿舍、教室随意吸食毒品的原因。

——知乎匿名用户

接触到毒品的原因千奇百怪,或是好奇,或是被骗,或是被环境带偏。被毒品所害的本质原因,皆是源于对毒品的无知。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有一则禁毒教育的动画宣传片。动画片里,毒品是一颗蓝色的药丸,毒贩一看就贼眉鼠眼,吃了毒品的人兴奋无比,站在高楼上大喊“我是牛人”,然后坠楼而亡……



我们一直都在跟孩子强调远离毒品,却从来没有告诉他们毒品是什么样子。

拒绝毒品,得从认识它开始。

因为,就像槟榔标榜自己是健康食品,地下流窜的毒品包装上也永远不会印上“毒品”两个字。



远离毒品,保护好自己。

在新型毒品面前,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要做到这4点:

第一,识物。上面提到的这些,基本上是囊括了被缉获的第三代毒品。看清楚了,别误入这些套路。

第二,识人。00后是贩毒犯也没那么毛骨悚然,会贩毒的人都有共性,不爱学习、成天混网吧、小小年纪就抽烟喝酒当刺头的,最好远离。

陌生人带你尝试新鲜事物,无论是什么,一律拒绝。不知道怎么判断时,请相信一句话“有的人无缘无故走入你的世界,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骗你”。

第三,识环境。酒吧、迪厅、KTV,是第三代毒品交易的高频场所,能不去尽量不去。

在外吃饭,除了跟家人,如果中间离场上厕所,回来后饮料要更换,防止被人下药。

第四,警惕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有时候也就是第六感问题,直觉不对,随机应变,宁可误判,也要好好保护自己。

最后,在此借用一位缉毒警察的话:

愿那些成长于阳光下,没经历过阴影和黑暗的少年们,永远能沐浴在阳光下,并永远不为昏暗和黑夜所困扰;

也愿那些迷途的孩子们知返,早日脱离恶魔的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