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喜欢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大,不仅是身体上的

来源:好孕
2021.03.24
阅读:226
文好孕姐

经常运动和从来都不运动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身体上,还表现在智力上。

体育,在此之前一直被称为边缘性科目。一星期只有两节,而这两节也会被有需要的老师随时占用。就算不占用,上课的内容也很随意,除了前期偶尔锻炼,后期更多的则是自由活动。所谓自由活动,就是安静地坐在树荫底下,玩耍逗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运动就显得无足轻重。



编辑



家长们也是只顾着让孩子学习,不督促运动。要问为什么呢?他们会回答:又不考试,学那干啥,有时间玩,还不如多做两道题呢。是的,在很多家长的眼里,运动是可以和玩挂钩的。但随着一项政策的出现,家长也许会改变这个看法。

前段时间,发布了一项政策,可谓是震动教育界。什么政策呢?就是将体育变成主科,加大在中考中的分值,每天都上体育课。这意味着什么呢?国家开始注重体育锻炼。为什么要加大体重在成绩中的比重,目的是为让孩子和家长们看重运动。

由此可见,运动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运动的主要作用,就是让体格更加健壮。其实不然,运动的好处还表现在智力上。



编辑



不喜欢运动的孩子,会有哪些不足

▶体质差。

毛爷爷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学习再好,再聪明,三天两头生病住院,又有什么用呢?

只学习不运动的孩子,体质差,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就像有些孩子,没跑两步就开始气喘吁吁,丝毫没有青少年该有的朝气。反而像五六十岁的老人,走两步就开始喘。这样的孩子,也许小时候还没什么,但长大后多半不能适应社会。因为每天至少八个小时的工作,考验的不只是脑子,还有体力。

▶抗压能力差。

运动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不开心的时候,去跑两圈,让自己出一身的汗。之后就会觉得身心舒畅,心情也得到了放松,身心愉悦。这也会让人觉得,没什么事是大不了的,无形之间也会增加抗压能力。



编辑



还记得《最强大脑》中的一个比赛,一个中国小男孩虽然赢了对象,但因压力过大,哭得很伤心。反观他的对手,一脸的轻松,并没有因为失败表现出不知所措。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这小男孩为了学习,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日积月累,压力变得很大。而对手,喜欢篮球,各种运动,业余时间过得很充裕。

这就是运动的好处,不喜欢运动的孩子,抗压能力也不行。



编辑



运动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

▶快乐。

运动是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活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分泌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血清素,会让人变得开心。

现代的孩子压力都不小,学业也都比较重,存在压力过大的情况。这时候,运动可以让他们的精神放松下来,也适当缓解了压力,从而变得开心。

▶变聪明。

在有些家长看来,喜欢运动的人都是四肢发达,脑力堪忧的人。其实不然,运动可以增加个体的抵抗力,从而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机敏。持久的运动,能制造出一些全新的脑细胞。可以理解为,运动能让海马回和前额叶皮质变得强壮。

所以,喜欢运动的孩子,往往专注力会更强,反应能力也很不错。

家长如何锻炼孩子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智力的发展。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做什么运动呢?



编辑



▶选择什么样的运动。

关于什么运动,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自由选择。若没有什么喜好的,建议6岁之前的孩子,做一些蹦蹦跳跳的,可以和家长一直玩耍的活动。6岁之后,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或是增加肌肉的运动。像是跳绳、跑步、篮球都是可以的。



编辑



▶运动多长时间最合适。

运动固然好,但若是不正确的运动,也会出现相反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选择好运动的时间。例如,6岁之前,每天在户外运动玩耍的时间,应超过3个小时。6岁之后,每天要进行一个小时以上的有强度的运动。

运动好处很多,现在又变身为“主科”,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