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提醒:赏识代替斥责,教育结果引人深思
郝朝阳 | 分享者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 TA是谁
人们喜欢用不同的手势来传递不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情感,表明不同的态度。对孩子伸出食指时,是家长和教师批评、指责、否定他们的时候;而对孩子竖起拇指时,是家长和教师夸奖、赞赏、肯定的时候。我希望的是:面对学生,父母和老师都要收起自己的食指,竖起自己的拇指,即用赞赏教育代替斥责教育。
有这样一则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年轻的妈妈第一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无奈地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说了些什么?”妈妈这样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我儿子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不久儿子上了小学。家长会上,老师用生硬的语气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45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3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再次忍住泪水。回到家里,儿子问她同样的问题,妈妈回答:“孩子,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你并不是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进入全班前15名。”儿子听到妈妈的话,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
几年后,儿子升入了初中。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说道:“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当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因为你的赞赏,我才走到今天……”
这则故事,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思考:如果这个学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不是否定,而是赞赏,那么他的学习信心会更足,成就感会更强,学习的动力会更大。
所谓赞赏教育,是指成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努力挖掘、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赞美和赏识、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一种人文色彩浓厚、最能体现当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教育方式。
赞赏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它以尊重孩子的人格、呵护孩子的自尊为前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以竖大拇指的方式鼓励他们。但是,赞赏首先要客观真实,要发自内心,否则就会被孩子认为是“说胡话”。同时,赞赏孩子,要准确地把握尺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过度”。“不及”的赞赏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敷衍应付的感觉;“过度”的赞赏有可能会让已具有一定判断力的孩子产生虚假失真的感觉,其教育效果会适得其反。
赞赏教育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赞赏教育要“因材施教”;赞赏教育要“人人平等”;实施赞赏教育不能规避批评教育、挫折教育。赞赏教育是必需的,适度的批评和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
来源:现代教育报
编辑:现教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