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该怎么办?

来源:家长来了
2021.03.22
阅读:263
标签: 情绪 惩罚


“XXX,你怎么搞得!”
“非得让我揍你一顿,你才能做好是不是!”
“你哭什么哭!再哭我就要动手了!”


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这样歇斯底里的时刻吧?

的确,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淘气、吵闹,都会有不知所措的时候,当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就避免不了对孩子大吼大叫。可是在吼叫怒骂之后,往往并没有解决问题,随之而来的则是亲子矛盾加剧,亲子关系遭受重创。

如何才能停止对孩子的吼叫,用平和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今天,跟小编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劳拉·马卡姆博士平和教养法,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理性教育孩子。

01

学会了解情绪

当一个人在经历某种情绪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诚心地去体验它,情绪一旦被觉知,就会慢慢地自行离去。

比如说他人的误解让我们陷入了难过愤怒之中,哭就是体验感悟这种情绪的过程,所以哭完以后我们会感觉好多了。这是因为我们给了自己一个过程,去体悟和消化这种情绪。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某种情绪是应该被遏制的话,那么孩子有可能会把这种情绪放到自己背上的一个“情绪包袱”里。这个包袱其实就是自己的身体,情绪积压在心里,是会让人慢慢生病的。



因为情绪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它会像冒泡泡一样,不停地冒出来。当情绪冒出来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觉到焦虑,感觉到愤怒。通常我们会用这三种方式去处理:第一种是跟这种情绪去搏斗,第二种就是逃离这种情绪,第三种就是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回家以后找碴,挑毛病,让你生气,要知道孩子的这种外在表现是情绪发泄的方式。先不要急着解释、讨论、懊悔、指责、建议、分析他情绪波动的原因,不要试图“安慰”他(好了,好了,别哭了,够了!),不要强迫他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你怎么啦?哭什么呀?)。

在孩子安静下来之前,你无需多言。你的镇定、拥抱和等待才是最重要的。

02

学会控制情绪

先来讲一个劳拉博士跟女儿之间的故事——

有天晚上劳拉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发现家里调料少了一样,便让女儿买几颗蒜回来。
女儿去了半天没回来,劳拉开始着急了。
这时候女儿突然推门而进兴奋地说:“妈妈,妈妈,我可不可以养只猫?”
劳拉的反应是:“这怎么可以呢?你知道爸爸对猫过敏。”
女儿央求她,说超市前面有人送小猫。孩子就开始用哼哼唧唧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就在这个时候,劳拉正好穿过房间,要去拿一个东西,被女儿进门后扔在地上的外衣绊了一跤,一下子劳拉的火就上来了。
劳拉忍不住冲着孩子嚷嚷:“别再跟我说猫的事了,把你的衣服捡起来,赶快把蒜给我弄回来!”
这时候孩子的表现却是这样的:“你自己去拿你要的蒜吧,我又不是你的奴才!”
女儿话音刚落的那一刻,劳拉意识到自己错了。
她马上就开始用她自己的三个招数:停,放下,呼吸。
劳拉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低头轻声地跟女儿说:“确实是我先不对的,我好难过。妈妈永远都不应该这么冲你嚷嚷。”
在跟孩子交流之后,了解了孩子去买蒜路上遇到小猫的经历,孩子抱着她哭了,情绪就这样宣泄出来。
劳拉说:“宝贝,我确实是知道你挺难过的,因为如果没把这个猫给领回来的话,它可能就活不了了,所以我也在想你是不是能够做一些事情。或许我们可以把家里不用的浴巾拿去捐给他们,铺在猫笼子里。”
说完这句话以后,孩子眼睛突然亮起来了,她说:“妈妈,我错了。我刚才不应该这么没礼貌。对了,你让我去买蒜,我马上出去买,一会儿就给你拿回来。”说着就跑出门买蒜去了。
整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劳拉情绪的变化,她的情绪在变化的同时,女儿的情绪也在随之变化。所以说,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不要有任何的行动。

我们要做的是静心放下教训别人的欲望深呼吸,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否则,战争必然爆发。

03

远离惩罚和威胁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言传身教,而不是给孩子施加控制和惩罚。在劳拉的平和式教养法里,是不主张对孩子进行惩罚和威胁的。

劳拉曾听到过无数成年人说,他们永远不会原谅父母以“为了你好”的借口打他们屁股或者耳光。虽然大多数遭到殴打的孩子成年后“都很健康”,但这种痛苦不会在童年时期消散,即使他们感觉应该原谅父母,自己当父母以后也更可能打自己的孩子。

惩罚,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意施加的一种伤痛和伤害。研究表明,经常遭受惩罚的孩子会更喜欢撒谎,不由自主地撒谎,这样的孩子智商越低,受挫能力也比较低。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经常被惩罚的孩子,内心会觉得很孤独,他得不到任何外援的帮助,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如果说惩罚是以一种身体暴力的方式呈现的话(比如说鞭子打或者打脸这种暴力方式),孩子也会用一种比较暴力的方式去对待他人,他们的智商会更低,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也会更低。

所以,不要用体罚和威胁的方式去宣泄情绪。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先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让自己冷静下来处理,而不是直接给孩子一个巴掌……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温柔对待,但是也没有哪位父母能够永远保持温和平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要互相接纳,互相包容。

偶尔的情绪失控并不会酿成大祸,但是我们要明白:想培养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的孩子,就要建立起真诚、亲密、快乐的亲子关系。优秀父母的准则就是再耐心一点、再放松一点、鼓励和支持再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