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发布,8成家长急需外界帮助!
家长教育焦虑,已经是当下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学习成绩焦虑、择校焦虑、校园安全焦虑、上课外班焦虑、教育经济负担焦虑等等。
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独家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中就我们关心的家长最焦虑什么?哪一个阶段的家长最焦虑?家长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1、家长最为焦虑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学习成绩(22%)、手机上瘾(19%)和校园安全(11%)。
目前,很多机构都认为用户的痛点就是学习成绩,对于其他手机上瘾和校园安全这样的痛点重视程度并不高。
2、小学阶段(27%)、幼儿阶段(23%)和初中阶段(19%)的父母最焦虑。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孩子处于三个升学阶段,家长焦虑指数最高,分别是幼升小、小升初以及中考三个阶段。
在中国,在幼升小、小升初时又涉及到学区房、划片入学等重大的教育投资,可以说是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感。
数据可以看出,大学及以上阶段,家长的焦虑感明显下降,这个阶段国内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很多学习任务和焦虑感都转移至学生身上。
3、家庭教育支出: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40%。
教育焦虑的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家庭教育的支出大增。
在调查“我认为教育支出应该占到家庭收入的比重是?”中,数据显示,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40%,16%的家庭教育支出占比为60%,更有4%的家庭教育支出达到80%及以上。
4、教育支出流向:课外辅导成为重要的去处,10%家长不同意课外辅导。
关于教育支出的主要流向,数据表明,课外辅导成为最重要的去处。
其中,"非常同意让孩子去课外培训班,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的家长占到32%,“比较同意让孩子去课外培训班”的家长占到35%,而不同意让孩子去课外辅导班的家长竟然不到10%。
5、“你会为报班的内容和数量焦虑吗?”,54%的家长表示焦虑。
“周围人的孩子上多个兴趣班和课外班,你会为报班的内容和数量焦虑吗?”
结果显示,26%的家长表示“非常焦虑”,28%的家长表示“比较焦虑”。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两个小朋友互相比较各自上的兴趣班的数量:
一个说“我周一报的绘画班”,另一个就说“我周一报的舞蹈班”;一个又说,“舞蹈班我周三去上”。
由此可见,不仅是家长会互相攀比,孩子同样也会去攀比,小孩子攀比的心理也会进一步加重父母的焦虑。
6、家长对“超纲”“超前”的态度:44%的家长认为很有必要。
在“我认为奥数等“超纲”教育很有必要“的调查中,结果同样令人意外。
21%的家长表示非常有必要,23%的用户表示比较有必要,而仅10%的用户表示完全没必要。
尽管国家政策对于课外辅导的“超纲”“超前”严格限制,但是家长们依然热衷于”超纲“,造成这种局面的最终原因还是教育焦虑,还是教育体制。
如果家长们焦虑的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择校、分区等问题无法真正得到解决,教育焦虑的问题还是会一直存在。
7、教育焦虑综合症,8成家长急需要外界的帮助。
调查数据显示,“在孩子的教育中,我觉得需要帮助”的家长竟然占到80%;而且“如果有专门针对孩子教育焦虑的专家论坛活动,我愿意参加”的家长也达到79%。
总结来看,这次的数据能给我们提供的最大的两个讯息:
一个是焦虑的前三名,除了学习成绩外,手机上瘾和校园安全同样很重要;
另一个是79%的家长都愿意去参加专门针对教育焦虑的专家论坛。
机会来了!10月14日,青少年心理学导师范晨雪老师将现身上海低龄国际教育Open Day活动现场,讲述该如何应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为家长解决教育焦虑难题——
范晨雪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师从北师大张日昇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