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现在,孩子是未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场疫情,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
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优秀的人从来没有偶然,所谓医者仁心,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几代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定。
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名叫钟世藩,是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钟世藩对医学的热爱,是认真一辈子的。在70岁高龄和身体多病、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儿科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有50多万字。
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顽皮,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一直撒谎瞒着父母,直到事迹败露。父亲知道后对他说:“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这样的质问,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
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从医后,有次跟父亲一起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厉害,他认为应该是结核。父亲问他一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尿血可能是膀胱炎,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身上的品质就这样深深地刻入钟南山的骨子里,让他懂得为人处世的品格,和职业使命的严谨。
父母的努力,才能真正影响孩子
为什么许多孩子在父母眼中显得“平庸”?是因为家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父母都是对孩子报以厚望,却往往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和希望。
但是,这样换来的只是孩子的慵懒甚至是抵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督促父母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
作为独生女的董卿,从未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
董卿稍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还要锻炼身体。天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喊起来,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
随着长大董卿也慢慢理解了爸爸的教育方法。“我爸爸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跟着我奶奶到集市上把它们卖掉,挣些生活费再去上学。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我也有着这样的期望。”董卿说,爸爸是个很严谨、很坚忍也很善良的人,很庆幸自己身上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董卿曾谈起初为人母那段时间,说自己非常迷茫。后来,朋友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她:“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说:“我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真正在未来懂事的时候,对你敬爱有加,从而学到你身上的品质。所以我不会放弃自我成长,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于是她开始重踏上了职场,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实力,惊艳了无数人。
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她自己受益,也让孩子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学习的力量。
最优秀的家长,
永远都是在做孩子的榜样,
也永远都将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
不是独裁、控制,
而是尊重、陪伴和引领。
这场疫情,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
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优秀的人从来没有偶然,所谓医者仁心,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几代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定。
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名叫钟世藩,是中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钟世藩对医学的热爱,是认真一辈子的。在70岁高龄和身体多病、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儿科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有50多万字。
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小时候顽皮,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一直撒谎瞒着父母,直到事迹败露。父亲知道后对他说:“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这样的质问,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
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从医后,有次跟父亲一起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厉害,他认为应该是结核。父亲问他一句话说:“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尿血可能是膀胱炎,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身上的品质就这样深深地刻入钟南山的骨子里,让他懂得为人处世的品格,和职业使命的严谨。
父母的努力,才能真正影响孩子
为什么许多孩子在父母眼中显得“平庸”?是因为家庭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父母都是对孩子报以厚望,却往往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和希望。
但是,这样换来的只是孩子的慵懒甚至是抵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督促父母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
作为独生女的董卿,从未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
董卿稍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还要锻炼身体。天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喊起来,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一千米。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
随着长大董卿也慢慢理解了爸爸的教育方法。“我爸爸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跟着我奶奶到集市上把它们卖掉,挣些生活费再去上学。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我也有着这样的期望。”董卿说,爸爸是个很严谨、很坚忍也很善良的人,很庆幸自己身上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董卿曾谈起初为人母那段时间,说自己非常迷茫。后来,朋友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她:“你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她说:“我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真正在未来懂事的时候,对你敬爱有加,从而学到你身上的品质。所以我不会放弃自我成长,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于是她开始重踏上了职场,成为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实力,惊艳了无数人。
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她自己受益,也让孩子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学习的力量。
最优秀的家长,
永远都是在做孩子的榜样,
也永远都将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
不是独裁、控制,
而是尊重、陪伴和引领。